8月9日, 盒馬鮮生 在上海與全國500家農產品基地、品牌供應商一起宣布,將聯手改變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舊有的合作方式,打造長期共榮的生態型“新零供”關系。不向供應商收取任何進場費、促銷費、新品費等傳統零售渠道費用。這無疑是零售市場上的一枚重磅炸彈。
為什么會有進場費?
進場費(也叫進店費)是商場和超市利用其在市場交易中的相對優勢地位,向供貨商收取的一種費用。上世紀90年代,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開始進入中國,也帶來了一套它在發展中國家的擴張模式:通過向供貨商收取通道費、占壓貨款的方式,賺取后臺利潤,進而實現低成本的快速擴張。
從這段定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進場費主要是由于零售商相對的優勢地位,零售商想通過增加收入,從而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在當今的市場上,這兩條似乎都已經失效了。
零售商特別是傳統零售商在電商的沖擊下,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優勢地位。消費者可以從不同的渠道來購買產品,在零售商貨架上占據優勢已不能保證銷量
傳統零售商也早就過了低成本快速擴張的時期(2004-2011)。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更多是新零售生鮮店。
可以說,就算盒馬不取消進場費,進場費離開歷史舞臺也是早晚的事情。
騰訊重金投資了永輝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美團有“掌魚生鮮”,京東有“7Fresh”
首先,每一種新零售店的模式都大同小異,貨方面,大數據選品,與產地直采,產品可溯源,場方面, 注重購買場景,30分鐘內直達覆蓋3公里等等。同質化競爭非常明顯。
其次,這些新零售店背后都有集團作為靠山,具備足夠的實力在這片藍海之中跑馬圈地。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盒馬會進行聲勢浩大的發布會。
這個發布會與其說是給消費者或者供應商聽的,不如說是給競爭者聽的。根據博弈論中的序貫博弈(sequential game),盒馬的競爭者理論上也會取消進場費來維持行業競爭力,從而改變傳統的供求關系。
Costco模式讓進場費不再那么重要
盒馬在發布會中談到,
對于品類合作,盒馬未來策略是,單品類單品牌合作。一個品類未來只跟一個品牌商,或供應商合作,而不會采取多品類、多供應商“輪替代”合作。
美國Costco模式采取了單品類少品牌的策略,其核心競爭優勢并不是零售鼻祖沃爾瑪所倡導的EDLP(Everyday Low Price),而是來源于“消費者對于其作為買手的信任”。
消費者犧牲了品牌的選擇權,但是獲得的是高性價比的產品。
Costco可能損失了向多個品牌收取的大大小小的進場費,但是同時也省去了與品牌管理和溝通的成本。
盒馬在Costco上更近了一步
首先,與品牌的合作更為深入。品牌數量更少,單品類單品牌合作,而且考慮入股供應商,形成長期合作的聯姻。因此,筆者預測未來會有更多品牌特供盒馬的定制化產品。而這些定制化產品會幫助盒馬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其次,盒馬不單單依靠買手制,還有大數據為其選品做參考,可以真正地做到想消費者所想
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盒馬為什么會取消進場費了。都要成為一家人一起合計今后的日子了,難道還要為零花錢斤斤計較?盒馬考慮更多的將是和品牌長期的戰略合作和利益分成。
盒馬鮮生 未來戰略的猜想
貨: 自有/定制產品,本地產品自有和定制產品:“侯毅稱,三年內盒馬定牌定制商品的銷售額將達到50%,包括對品牌的新商品采取買斷和獨家經營模式。” 通過自有/定制產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也可以避免同質化競爭。
本地產品:盒馬認為“80后崇尚的消費差異化、個性化,重新在地方生活方式” 本地化產品可以建立消費者對于盒馬的信任,同時也和其本地生活圈的定位相契合
場:本地生活圈本地生活圈:30分鐘覆蓋周邊3公里,成為9平方公里社區的安心之選和社區廚房,進而拓展成為當地該生活圈的新零售地標
取消進場費真的對于品牌是好事嗎?
有品牌表示產品銷量一直不是很好,但是一上線盒馬,40000箱產品一天就賣光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隨著 盒馬鮮生 Costco策略的運作,其對于品牌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也將逐漸增強。品牌是否要完全依賴 盒馬鮮生 ,還是對于渠道有更多元化的布局,都是需要思考的。
盒馬明則是取消進場費,實則是更大地增加了進場的門檻。它不再與品牌約會,而是要和品牌步入婚姻。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盒馬取消進場費:與品牌只結婚不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