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245億元,2015年將突破400億元,達到412億元,預計2018年將突破千億元。可是如此巨大的市場,一直被寄予厚望的生鮮O2O發展起來卻步履維艱。
從“愛鮮蜂”大裁員到近日 天天果園 相關負責人向媒體確認,其線下店集中關閉。此前,另一生鮮電商本來生活一手打造的本來便利宣告暫停運營,并謀求與本來生活合并生鮮O2O步履維艱,生鮮電商仍陷入低價競爭漩渦,未來生鮮電商除了打價格戰究竟靠什么盈利?
整個O2O都步履維艱
對于關閉門店的原因, 天天果園 解釋為進行升級。“我們年初時進行了服務升級,將’天天到家’升級為現在的‘閃電送’。”去年7月, 天天果園 副總裁陳嘉杰透露, 天天果園 在北上廣深4個城市開設了近60家O2O門店,到2015年年底,這個數字將達到100家。
他指出,對于水果電商來說,O2O同樣能夠解決配送速度、成本和消費者體驗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將水果集中配送到線下門店,3公里之內都可以直接通過電瓶車配送。消費者下單后,可以在2小時或者更短時間內收到商品,配送速度顯著提高。
這種“最后一公里”的線下解決方案意味著物流成本的降低。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 天天果園 發現了線下店的問題。
天天果園 方面表示, 天天果園 最初采用的是“門店+前置倉”模式,但門店貨物頻繁進出影響用戶體驗,因而改成目前的倉庫模式。“我們正在通過用戶相對集中的區域進行測試,獲得好的經驗后再做推廣。”其實,陷入生鮮O2O困局的企業并非 天天果園 一家。
此前,另一生鮮電商本來生活一手打造的本來便利宣告暫停運營,并謀求與本來生活合并。做生鮮品類的電商,難度比較大,業界經過摸索,形成幾種運作方式:例如像 天天果園 ,最初以海外車厘子為主打產品而成名,隨后也有少量的線下店運作;本來生活也曾成功運作褚橙、柳桃和潘蘋果,隨后摸索O2O形態的電商;多點則是與實體商超合作,做他們的互聯網+的解決方;也有一些微商在運作生鮮電商時以地域為分銷點,前端進行C2B的定制模式,供應鏈端則采用原產地直銷到各地經銷商,各地經銷商再進行最后一公里配送。生鮮電商難點之一除了同業的競爭激烈,原本的農貿批發市場一旦反撲效力也不小。
據了解,僅在北京地區,最大的生鮮集散地新發地今年就頻繁開設新發地社區直供店,逐漸從過去只做批發生意的業態,轉變為直面C端消費者。由于生鮮類產品交易量巨大,新發地價格晴雨表則是觀察市場菜價波動的參考,如今北京新發地也正在進行升級改造——也就是在互聯網方面提升交易市場的效率。
可見,無論從生鮮電商的創業項目競爭,還是傳統農貿市場的互聯網升級的切入,都增大了生鮮電商的難度。生鮮電商被譽為電商的最后一片藍海,農業企業,互聯網企業,資本大佬紛紛縱身一躍,跳入其中,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無休止的燒錢旋渦
在倉儲、配送、供應鏈環節的成本已經比其他品類高出不少的前提下,與多數電商平臺一樣,生鮮電商也不可避免地打起了價格戰,這更成為整個行業的困境。
生鮮行業毛利率為30%,搶鮮購在創立之初,原本計劃保持25%的毛利率,用低價吸引用戶。然而,2015年上半年天貓超市開始在生鮮領域發力,天貓入股易果生鮮后,把它當成了自營的一部分,易果開始建立華南倉、華北倉、華中倉,在全國布局,生鮮電商市場環境開始變得困難。
在車厘子僅僅從智利空運的時候,市場拿貨價是60元一斤,但天貓超市幾個倉都在39元包郵。它一單要凈虧40塊,還不算損耗,賣了20多萬單,一個單品一個月就凈虧1000萬元。當時天貓超市以負毛利的方式搶占市場,搶鮮購的銷售額明顯開始下滑。
2016年的生鮮農產品價格戰將會更狠,天貓、 天天果園 和本來生活等拿到錢的大佬,或者說傍到大樹的巨頭,肯定還會虧損經營,而小型生鮮電商的生存難度將會更大,因此,2016年1月“搶鮮購”就關店了。行業不理性在于靠燒錢來搶占市場,甚至收割市場,這對于本來就相對艱難的大環境來說,顯得更難了。
未來生鮮電商靠什么盈利
歸根結底,無論是綜合型電商平臺的生鮮頻道,還是垂直生鮮電商平臺,最為業界詬病或擔憂的仍然是其瘋狂燒錢的模式,畢竟,如果一個行業永遠無法實現盈利,它的生命周期不會太長。天貓超市這樣的綜合型電商平臺有自己的戰略要求,燒錢是為了提升用戶黏性。
即使生鮮品類不賺錢,但是只要留住用戶,還可以通過其他品類賺錢。可是,生鮮電商該如何留住用戶呢?記得當年著名作家六六一篇《做一介草民好難》公開信將 天天果園 推向了風口浪尖, 天天果園 隨后公開道歉,靠燒錢得到的用戶要是這樣維護,小編覺得那就沒有繼續的必要了!
今年可以說是生鮮電商的分水嶺,是行業洗牌年,是"廉價經濟"向"品質經濟"過渡的拐點年,生鮮靠低價引流的玩法越來越難以為繼。所謂蘿卜快了不洗泥,但做食品的話,安全和品質是根本,用戶的信任是生命。如果僅僅圖賣的量而不注重質,根本沒有存活的氧氣。
飆車難免失控,最后真正能活下來的是那些產品和服務,以及供應鏈內功做得好的企業。拼到最后,會發現生鮮電商沒有捷徑可走,一切還是要回歸理性。不再打價格戰,不盲目做營銷,而是專注于產品、冷鏈和服務的深度提升。
尤其是在產品上,將針對中產階級和母嬰群體,深度開發自有品牌的生鮮產品。把控上游農產品,將品質好的上游商品,以占股或聯合做商品合伙人的方式去做,用這種方式推動產品的商品化,做出品牌,這樣才會有利潤空間。
同時做好損耗防控和存儲標準體系。生鮮電商發展到現在的階段,競爭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如何回歸零售商的本質,在商品上如何提供差異化的高品質產品,服務上如何提高與創新,價格上如何做到更優,對每個企業都是挑戰,也是贏得競爭的關鍵。
生鮮從來都是巨頭的戰場,從亞馬遜、谷歌到阿里、京東、百度、順豐等紛紛涉足,2015年更是涌現了美菜、鏈農、大廚網等多家數億元甚至十億元以上的專業網站,關系百姓日常生活的剛需市場,足以孕育出數十億甚至百億級的產業機會,但是要想成為巨頭,卻有很長的路要走,機會和坑同時存在,稍不留神,即可粉身碎骨,任你美金再多,十二億百姓個個提籃等候,精神抖擻,有本事你就補貼吧!既然生鮮電商步履維艱,為何不做好自己企業的品牌頂層設計,踏踏實實做好產品,用好的產品與服務去打動顧客,實現品牌的深耕人心,這樣比你靠燒錢得來的用戶更忠實,更精準!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