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 亞馬遜 宣布其第二家便利店Amazon Go已經開業,該店同樣位于西雅圖。此前有報道稱, 亞馬遜 計劃在2018年開設多達6家Amazon Go。
今年5月, 亞馬遜 在招聘信息中提到了在芝加哥和舊金山開店的計劃,但公司表示計劃正在制定中,不確認何時推出。
亞馬遜 為什么要走便利店的道路?
我們都知道, 亞馬遜 一直被視為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零售平臺,在實體零售領域涉獵的不算多,而如今卻要進入便利店的競爭,看起來似乎并不合理。
線下、線上融合發展的全面零售戰略
事實上,筆者認為 亞馬遜 并不甘于只在線上發展。
隨著近年來電商平臺的增速放緩, 亞馬遜 、阿里巴巴等企業都在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而從 亞馬遜 過往的一系列動作來看,收購了全食超市、推出了實體書店、設立了 亞馬遜 生鮮自提點, 亞馬遜 正在竭力打造自己的實體零售版圖。
在筆者看來,擴展開設的Amazon Go便利店應該是是 亞馬遜 實體零售開拓戰略的一部分,據悉,新開的第二家門店將提供各種即食早餐、午餐、晚餐和小吃選擇,以及 亞馬遜 的套餐Meal Kits。這也意味著他們正在將線下的實體零售深入到職場當中,對比著名品牌711的情況來看,這個舉動在未來會幫助 亞馬遜 形成一個非常穩定的盈利增長點。
或為阻止沃爾瑪線下流量爭奪
現在 亞馬遜 和沃爾瑪已經全面開戰。
今年8月,沃爾瑪與樂天Kobo合作,開設旗下首家電子書商店,直指 亞馬遜 圖書業務。不僅將kobo擁有的600萬數字圖書搬到線上,還推出比 亞馬遜 的Audible便宜5美元的有聲讀物訂閱服務。
而在印度電商市場, 亞馬遜 的前期優勢也被沃爾瑪一掃而光,沃爾瑪收購印度電商Flipkart獲得批準,獲得了其大約77%的股份,并且實質性的拿下了35%的印度電商市場份額,在與 亞馬遜 的決戰中有了底氣。
今年3月,沃爾瑪還在在250家門店中供應了10種不同的套餐,到年底,該項目將擴大到2000家門店。
面對沃爾瑪的一系列動作, 亞馬遜 不可能無動于衷。筆者認為,此次Amazon Go的擴張,實際就是對標沃爾瑪的門店供應餐飲業務, 亞馬遜 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阻擊沃爾瑪進一步占領線下的流量。
用科技手段重新定義便利店
據筆者了解, 亞馬遜 的2家Amazon Go,都在倡導無人零售便利店的理念,采用了許多科技手段。包括安裝在頭頂上的攝像頭,貨架上的重量傳感器等,特別是Amazon Go的移動應用程序,無論乘客購買什么,這款應用會自動向顧客收取費用。
在筆者看來, 亞馬遜 諸多科技手段的運用,不僅能縮短用戶排隊等候收銀,也能方便尋找商品,對于未來便利店的發展大有裨益。
同時,科技給便利店帶來的好處不僅于此。筆者相信,未來便利店也會是新零售的一種,深度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通過科技手段實現對于消費者購物行為的分析,結合數字化進行精準營銷。
加速線下擴張,便利店是不是好的選擇?
上文也說過了,開設便利店是 亞馬遜 布局線下實體零售的重要表現,但是就目前便利店市場競爭情況來說,便利店可能對于 亞馬遜 來說并非是好的選擇。
在筆者看來, 亞馬遜 的便利店定位可能讓它很難覆蓋全球的市場。據筆者了解, 亞馬遜 的第二家便利店只在工作日開放,從早上7點運營到晚上7點,定位的消費人群就是上班族。
但是從全球便利店市場來看,相類似的便利店極多,很多商業區早已被各家便利店占據。例如便利店之王711,早就布局商業區,而且其密集開店的方式讓很多其他品牌的店鋪難以跨入其輻射范圍。
同時, 亞馬遜 雖然選擇了無人零售,宣稱成本更低。但是從現階段來看,因為控制客流、訂貨補貨仍必須依靠人工來完成,完全實現無人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意味著 亞馬遜 的零售店仍有人工成本,總的成本算下來或許并不比其他的零售店鋪有優勢。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亞馬遜布局線下便利店,對手瞄準了沃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