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VS蘇寧國美”是營銷大戰,如果是“蘇寧VS國美”,那才算是真正的價格大戰。
MONEY+記者:王茹芳 唐晚霞
京東和蘇寧的一番激戰之后,大電商們的粉絲更多了,那么,更好的服務、更便宜的價格的美好時代真的到來了嗎?
01 它們希望小訂單越少越好
它們最不想看見的便是小金額訂單。從過去只要下單便包郵,到訂單金額滿29元或39元才免收運費,這不僅僅是電商為了平衡物流成本,最核心的目 的是為了避免小金額訂單的出現。“如果一件商品賺不到15元,就是賠錢的,”某大型電商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為每一件商品支付的成本,即每一件商品從進入 庫房到最終發送到用戶所需要的費用,平均下來在15元到16元左右。這是大電商的水平,小電商的數字會更高。”
如果訂單的金額過低,顯然連這一成本都覆蓋不了,又談何賺錢呢,于是電商采取了達到一定金額才包郵的營銷策略,以提高單筆訂單的金額。至于這一數字從何而來,這位工作人員說,更多是參考同類型競爭對手的設定。不用比對方低,形成“市場統一”就ok了。
02 它們也不知道對手的價格
如何做到自己的價格全網最低?每家電商都有自身研發的比價系統,實時盯牢競爭對手的商品價格。對于某電商開發的公開比價網站,其他電商認為不那 么可信。某電商前數據分析人員說,它們會分產品頻道進行價格比對,看到對方的價格比自身低,采購團隊就會算算自己能賣多少錢。同一件商品它們的價格策略通 常是對方售價乘以99.5%。
當然,比價系統也會有失靈的時候,如在商品價格下若標注“三天內下單立減100”,比價系統就難以實時算出真實價格,只能依靠人力去比較。而采取增加標注方式的電商,目的也就是為了阻礙別家的比價系統獲取自己真實的價格信息。
03 有些商品永遠不會便宜
電商間存在著激烈的價格戰,但沒有誰會蠢到把每件商品的價格都定得比對手低。三個因素決定了定價策略,首先是商品成本,其次是供求關系,如果是 獨家銷售的商品,消費者無從比較,那么電商便擁有更多的自主定價權。除此以外,用戶的價格敏感度決定了哪些商品需要采取低價策略。“廚具、家居、汽車用品 等商品,標準化程度不高,價格定高一點也無所謂。”某電商運營中心的工作人員稱。而那些價格比較透明、容易進行對比的商品,如經過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電子產 品或書籍,用戶對它們價格變動的敏感度會非常高,而電商拿來打價格戰的多數也是這類商品。“商品沒有統一的利潤率。”
某電商CTO說:“你要知道什么東西你的價格應該是全網最低的,什么東西你可以不理對手的價格,甚至采用高價戰略。”
04 它們出手闊綽,但利潤不高
最近的電商大戰給人們留下了電商們“不差錢”的印象,但實際上,盡管省去了傳統零售商的中間環節以及諸多費用,但電商的生意并沒有我們想象的好 賺。“行業內毛利率平均低于8%”,某電商運營中心工作人員稱,與普通零售商的毛利率很接近。大的純電商基本都不賺錢是業內共識,區別只在于賠多賠少而 已。某導航網站事業部經理認為這是因為電商投入了大量廣告,以爭取更多用戶流量,“如果不投廣告費,或者把廣告費砍一些,每件商品它還能掙點錢。”而某電 商運營中心工作人員則認為,在倉儲與配送上資金的不斷投入,使每件商品的倉儲與配送成本仍然很高,且很難降下來。
05 它們不保證入駐店鋪賣的是真貨
關于電商出售的名牌的真偽,客服從來都說:我們對這些店鋪進行了嚴格的審核,您可以放心購買。事實上,電商審核的只是入駐店鋪是否具有合法的經 營資質,按照入庫流程,店鋪需提供營業執照、商品的檢測報告等一系列資格文件,真正銷售的商品是否符合檢測報告以及是否擁有品牌授權,它們不會進行驗證。 例如雅詩蘭黛沒有授權給除官網和絲芙蘭以外的線上渠道,但某電商的工作人員稱,“我們不關心雅詩蘭黛做出怎樣的決定,我們只處理投訴。”
不過電商會采取事后審查制度,例如在某電商的條例里,只要有兩個消費者做出相同的投訴稱買到假貨,經確認投訴來自不同人,它們就將這一系列商品全部下架。
06 優惠券可能沒你想的那么好
遇到一年冒出來好幾次的店慶、節日,返券促銷是常用手段。有的力度還特別大,動輒滿200送200等,但你要記住羊毛出在羊身上。優惠券贈送力 度越大,商品價格虛高的幾率越大。先提價再打折是常用手法,比如每個電商的圖書頻道一上線,馬上就會有價格戰上演,一些大比例買返的活動前夜,電商會偷偷 把書價先調高到7.5折或更高,算下來和原來的6.5折比也不算撿了多大便宜。而為了湊單滿返,你可能還買了本不必要的書。
因“缺貨”而取消的訂單并不少見,“因為銷量走得太快,我們的庫存預警沒有跟上。”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電商的辯解口徑都近乎一致,它們不會輕易補貨,否則就太蝕本了。
07 它們賣書有定價權
大電商的經營品類中總少不了圖書音像這一項,“在電子商務所有的品類之中,圖書是運營較便捷的品類之一,”某電商圖書音像部門前主編說,“圖書賬期長,周轉率也不用那么快。”
在電商整體普遍虧損的情況下,圖書還可能是最有希望先盈利的。某出版社銷售主管說:“由于電商的批量大,有些還采取與傳統書店寄銷制不同的包銷 不退貨方式,出版商普遍會給電商更低的進貨折扣。”這個折扣現在往往是電商說了算,它們掌握了賣書的定價權,也就掌握了利潤空間。
一般出版社給電商的折扣是5至5.5折,給實體店的折扣則往往是7折,成本上就相差近20%,所以會出現實體店網購低價書籍再退還給出版商賺差價的現象。
08 你可能遭遇“水軍”刷榜
網站上的暢銷排行可能是出版商“買榜”的結果。某電商圖書音像前主編說,買榜已是出版業的潛規則,甚至是平常的營銷手段。大多數出版商為了拉動 銷量,會利用內部員工注冊賬號回購網站圖書增加銷量,從而造成圖書暢銷假象。某出版商員工說,“以當當為例,如果想沖進總排行榜的前十名,買榜數需要達到 一萬多本,每天要買幾百本;如果是分類排行榜的話,一天也要買二三百本。”訂單提交成功后,還要接著發評論沖五星。評論的操作一般是先以長評占據1到2 頁,再以短評充數。“各種各樣的話,主題都是為了說這本書如何好;而碰到一條差評,還得用十條溫和的差評把它沉下去。”
在小家電領域,店鋪回購的狀況不太會發生,但那些熱情又認真的評論也值得提防。
09 專門的“線上”版家電讓你無從比價
“‘京東VS蘇寧國美’是營銷大戰,如果是‘蘇寧VS國美’,那才算是真正的價格大戰。”一位供貨商說。家電品牌商對定價權十分重視,為防止出 現惡性競爭,家電品牌商早在幾年前就針對線上線下推出了不同的產品。區別大部分只是型號上的變更,配置一樣,但價格不同。消費者主要是通過產品型號去比 價,變更型號讓人很難在不同電商之間和線上線下之間比價。
某家電企業負責人說:“給電商提供的產品,一般性價比比較高,既能滿足電商企業做低價的需求,又有一定的銷量。”而一家彩電企業經理表示,“由于90% 的大家電品牌的主流產品都沒在京東上銷售,京東的降價產品與國美、蘇寧的在價格上就沒有可比性,無非是商家用非主流型號和尾貨去做營銷而已。”
10 規模更大的電商實力一定更強
某電商原從業人員說,電商本質上還是做零售,那么采購、物流和規模就是最重要的環節,才能保證低價、速度和利潤率。零售的核心無非兩條:供應鏈 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想掌握這兩條,都需要規模做支撐。就如京東劉強東的看法,毛利高不高無所謂,“追求更高的毛利,只能代表成本過高,這在零售鏈上 是站不住腳的。”如一個百貨商場的毛利要高達50%才能掙錢,而沃爾瑪只有15%—效率高、成本低所以價值更高。
電商的物流一般分為第三方和自建物流兩類,比如京東投資布局,主要是為了保障服務品質和進一步降低成本。按劉強東的說法就是“速度等于70%的客戶”。而照上述電商行業分析師的說法,規模做大才能從供應商處拿到更多的返點,提高毛利。
來源:好運MONEY+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大電商不告訴你的10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