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國家工商總覺跟淘寶關于假貨問題鬧得很大,相信各掌柜的應該也挺關心這單新聞的吧,其實就針對假貨問題來說,淘寶打假隊不如先行賠付更有效。
據1月23日消息,國家工商總局發布抽檢網購商品的數據,淘寶網正品率最低,隨機,淘寶官微以運營小二的名義質疑抽檢的合規性,并且直接叫板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司長劉紅亮,接著工商總局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司下發了白皮書,而最新的消息,淘寶網宣布,即時成立由300人組成的“打假特戰營”。
現實中的假貨問題,要比浮在面上的投訴還要復雜和嚴重,如果這次對決,僅僅以淘寶成立的“打假隊”收尾的話,那么就真成了一場“口水仗”了,也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早就有報道,淘寶組建有一支專業的打假隊伍,通稱“安全部”,是個很大的部門,內有員工2000余人,也就是說,“打假隊”很早就已經存在了,過去沒有用,反而現在“有用”了?
假貨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呢?這還需要回到電商的經營模式上來,目前電商模式在大的方向上課分為兩種,一種是平臺式,也就是只提供平臺,收取適當的保證金,但是不干涉商戶的經營,另一種則是內容式,就是自己參與經營,既有自營產品,也提供開放式平臺,但是進入平臺需要受到很多的限制,有著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這兩種模式體現在阿里身上,前者是淘寶,而后者則是天貓。
平臺式不應該是粗放式,可現在一些電商的平臺模式,則走向了粗放式經營。具體表現在,電商把主要精力放在平臺打造和推廣上,而對“具體經營放任不管,售后服務基本不管,服務糾紛似管非管”。對于電商來講,只要建成一個平臺,有人入駐,也就相當于開啟“吸金模式”,不需要太多付出,不承擔太多責任。對售假者來說,即便被舉報查實,按淘寶規定也不過扣掉“千元保證金”,相對于售假獲利,違法成本幾乎忽略不計。即便受到了封店處理,大不了換個名字重新注冊。在這種粗放式經營之下,出現假貨很正常,不出現假貨才不正常。而這種模式,肯定沒有前途。過去很多城市出現的“小商品市場”,由于所售商品具有價格優勢,一段時間擠得正規商場“沒日子過”;可由于良莠不齊,最終在很多城市敗走麥城,逐漸被專賣店模式取代。阿里是以提供平臺起家的,開始經營可能有些粗放,后期阿里認識到潛藏的問題,于是便推出了天貓商城。但這塊市場巨大,一下子轉身很難;而且這塊利潤很大,未必舍得轉身。
平臺模式更具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義,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義。但平臺模式不是粗放模式,也應該是精細模式。前幾天,馬云和劉強東有一場“隔空對話”。劉強東講什么是國民企業,不是沒有道理。從粗放走向精細,關鍵就看有沒有責任。現在淘寶表示,“愿意承擔起打擊假貨的責任,絕不推卸這個責任”。實行先行賠付制度遠比成立打假隊有用,更具有“撒手锏”的意義。站在模式升級角度,為什么不推行先行賠付,再由平臺追究商家責任呢?
網購可以走平臺的路,也可以走內容的路,但是不管走哪條路,都不能采取粗放式經營。而當平臺模式碰上粗放經營,更是決定了問題重重。因此,網購假貨可能是一種模式問題,這種粗放式經營,是一種落后的發展模式。雖然“假貨不是淘寶造成的”,但平臺肯定是有責任的。如果這次“叫板”,能夠推動模式轉型升級,則更具有根本意義。
國家工商總局和淘寶這次的“對話”,其實也是給了其他電商的另外一種思考!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淘寶打假隊不如先行賠付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