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24小時連鎖便利店麥時惠出現集中關門現象對于便利店的未來,其它幾家便利店的負責人仍舊持樂觀態度。
在重慶四強爭霸的24小時連鎖便利店,這個5月,已經倒下了一家。
這家連鎖店被大家記住的事件,更多是來源于一條新聞——作為“愛心驛站”,允許環衛工到店里面來休息,喝水,甚至提供免費豆漿。
這家24小時連鎖便利店叫“麥時惠”,在重慶擁有21家店,一度紅火,并表示將快速擴張。
但,24小時便利店的生意,并沒那么好做。
“麥時惠,成立于2011年7月18日,至2012年12月底,已擁有19家MaxWell24小時連鎖便利店。”
以上這段話,來自于麥時惠官方網站上的“關于我們”。不過,這個網站上的公司電話已經打不通了,加盟電話同樣是無人接聽。
麥時惠董事長蔡劍華,最后一次有消息,是今年1月28日,他獲得了2013沙坪壩“富民興區”十佳人物獎。晨報記者曾多次采訪該店副總經理陳永探,但他的電話打不通了。
5月,晨報記者發現大量麥時惠連鎖店紛紛關門,在5月中旬看到沙坪壩漢渝路上還有一家開著,這是麥時惠引以為豪的最重要店面,關于“愛心驛站”的所有采訪,基本上都是在這個店完成的。
不過上周六,晨報記者再去時,這家店已經關上了卷簾門,上面沒有“招租”字樣。
沙坪壩區是麥時惠的發源地,集中了10家店,晨報記者馬上前往了麥時惠多個店的所在地,發現沙楊路店和磁器口店也都關門了。
找不到開著門的店,只有找總部了。按照網站上的地址,晨報記者來到了江北協信中心C棟2104的麥時惠總部,這里已經換成另外一家公司了。一樓大廳客服小姐說,麥時惠一個月前搬離時,并沒有交待如何到“新地方”找他們。
想被收購的直營店
“他們來找過我們,談被收購。”重慶可購商貿公司總經理趙彪,本周一對晨報記者說。
他以麥時惠引以為豪的漢渝路店為例:“這家店的生意確實不錯,但房租高達2.5萬元,這個門面其實是從別人手里轉租過來的,房租太高,再努力都難以賺錢。”他說,“這就是典型的選址失敗,只看到人流,沒看到其他的。”
因為談及收購,趙彪對麥時惠比較了解,“他們自己的直營店很少有賺錢的,又怎么告訴加盟店該怎么賺錢呢?”這就好比自己只考50分,卻要教自己的“學生”考80分,而給學生的題比自己的題還要難。
早在今年初,麥時惠的經營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7家加盟商集中找到麥時惠要說法,加盟商認為麥時惠在給他們描繪愿景的時候很美好,但他們發現“后臺報表有貓膩”,這些報表“故意抬高了經營額”,而公司在供貨這個環節上,把自己的供貨價格定得很高,導致加盟商很難賺到錢。
那個時候,雖然加盟商還能找到公司的人,不過公司負責招商的部門也已經解體。
“現在可能最多還有三家加盟店在支撐,不過都是自己賣自己的東西了。”趙彪說。
要先砸錢的便利店
在趙彪看來,麥時惠出現的最大問題可能是資金鏈斷裂,“初期就是反復砸錢,錢不夠,在一個城市恐怕就會止步于幾十家。”
重慶羅森2010年4月成立,在重慶羅森便利店總經理福田曉村看來,24小時便利店,就算是3年不賺錢也是正常的,特別是在重慶這種“夜間消費”還不流行的城市,羅森在做的還有消費習慣的培養。
去年底才進入重慶的7-11,也是做好了先虧錢的充分準備,盡管目前只開了四家店,但因為前期用了接近半年時間籌備和培訓,成本相當高,目前尚不賺錢。
開了186家店的可購,表示已經越過了盈虧平衡點,不過最初也投入了上千萬元來持續虧損,趙彪說,“可購目前還有10%的店在虧損。”
盡管尚未賺錢,但羅森的福田曉村自信地對晨報記者說:“今年底,不出意外,我們就能實現整體盈利。”
羅森目前正在準備四周年的店慶,四年半才能走到盈虧平衡點,對于攤子已經鋪得很大的企業來說,需要強大的財力支撐,所以,羅森只會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發展,站穩腳跟再去另一個城市。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重慶24小時連鎖便利店麥時惠出現集中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