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實體商店沒人氣?這個中秋,上海各大商場絕對可以用人頭濟濟來形容。南京路、淮海路、陸家嘴、五角場……粗略估計,各大商街商圈的客流量同比增長20%以上,摩肩接踵逛商場的景象又回來了。高人氣的背后,是上海商業的變化:今年中秋,很少商場打出“低價”、“促銷”旗號,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體驗項目和跨界 營銷 。
月餅“超級變變變”
中秋節少不了月餅,店商以前只是賣月餅,今年卻玩起了“超級變變變”。
在陸家嘴的正大廣場,月餅是最應景的互動項目:購物中心五樓的平臺被改造成月餅工坊,現場操作的或是攜老扶幼的一大家子,或是恩恩愛愛的年輕情侶。他們興高采烈地跟著月餅師傅揉面、加餡、脫模,制作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月餅。圍觀的顧客也很興奮,其中不少還擔任起自封的“臨時評委”,一會兒點評這家的月餅造型好,一會兒又提醒那家的餡放少了;還有一些顧客焦急地尋找工作人員,詢問能不能現場報名參加月餅制作。
到了南京路新世界城,月餅又變成熱氣騰騰的廣告——“老字號”邵萬生在這里臨時設攤,現場烘焙香氣撲鼻的鮮肉月餅銷售;顧客購物滿一定金額后,也能獲贈一盒現制鮮肉月餅。記者在好幾個收銀臺前看到有顧客正在計算購物金額“看看能不能換月餅”。和老公一起逛街的易女士說:“這兩天買鮮肉月餅的隊伍那么長,沒想到這里購物就送鮮肉月餅,雖說月餅價格不高,可想到不要排隊,就不想錯過機會。”送月餅的工作人員則是滿臉笑容:“生意好啊。”
花心思,想新招
除了“月餅變變變”,節日里的上海商場還有“我們的盛宴”、“60年代寶島風情”、“我愛‘小清新’”等五花八門、讓人一眼猜不透的新名目。走進商場后,就會發現這些新名目,大多提供了電商不具備的服務。
“我們的盛宴”把麥芽糖、棉花糖、糖畫、草編、捏面人等攤點帶到巴黎春天旗下所有百貨商場,消費者除了購物,還能帶回一份童年的回憶;“60年代寶島風情”把百聯中環購物廣場的一個停車場裝潢成復古的臺灣露天夜市,八寶魷魚、鹽烤鱈魚、麻辣鴨血臭豆腐、深海大章魚等寶島小吃讓人饞涎欲滴;“我愛‘小清新’”其實是真人秀,顧客自拍記錄消費過程中最打動人的細節,與朋友分享……
在新鴻基地產租務總經理馮秀炎看來,新名目雖然各不相同,背后卻是同樣的理念:商場花更多的心思揣摩顧客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她說,旗下上海國金中心和上海環貿廣場都引入了“史努比·花生漫畫65周年展覽”體驗項目:“國金中心展出了經典史努比雕像,之后還有一線設計師為史努比設計服飾,符合商場高檔藝術定位;環貿廣場的展覽以小朋友可以穿梭玩耍的膠片展形式出現,強調互動好玩。”
看來,隨著體驗消費興起,實體商業正在另辟蹊徑,應對電商挑戰。
記者手記
“羊毛出在狗身上”
有人說,互聯網思維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記者覺得,正在探索體驗消費的店商,恰恰要有“羊毛出在狗身上”的互聯網思維。
其實是電商慣用的“借力打力”方式。它們通過搭建平臺,引入合作伙伴,高效率取長補短,迅速滿足消費需求,占領市場、贏得認可。
相比之下,店商此前一直偏愛“自力更生”的思維方式—競爭對手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而且都要靠自己建。然而,在互聯網時代,顧客的需求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很多店商走上了“貪多求大”的道路。面對顧客五花八門、瞬息萬變的需求,“自力更生”的速度跟得上嗎?
做月餅、烤月餅、賣小吃、辦展覽,這些都不是店商所擅長的。但當店商把自己變成一個平臺,吸納更多的服務者進入后,這些之前不擅長的內容迅速成為店商迎戰電商的有利手段—其效果更是被節節攀升的人氣所證明。還要注意的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的 營銷 方式激發了顧客好奇心,讓他們更加爽快地花錢消費,給店商帶來實際收益。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上海商場中秋體驗項目、跨界營銷取代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