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著20年黃金時代的大賣場業態正在逐漸褪色,隨之而來的是小業態的迅猛崛起。從去年至今年,一批以社區精品超市、便利店為代表的小業態開始頻繁涌現,以迅猛的速度發展著。
2015年8月27日,華潤萬家在蘇州開出了華東地區第一家針對家庭日常消費的24小時超市“樂購express”,30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在開業當天創造了銷售額超20萬元的不錯業績。在華潤萬家之前,已經有不少企業在小業態上嘗到甜頭。零售業分析人士陳岳峰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深圳出發的水果專營店百果園已經超過1000家;良品鋪子僅用了7年時間,其門店數量就擴展至1200多家,去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安徽樂城超市的樂大嘴零食王國一周就可開一家,毛利由過去的20%提高到現在的35%~38%,日均銷售額可達1.5萬~2萬元;河南的金好來超市自營的洗化商品,毛利由18%提升到60%,獨立開出洗化門店。
“小業態將成為未來三四線市場的主業態,這將是未來商超企業轉型的突破方向。大賣場的逐步邊緣化將成為趨勢,小而精業態迅速在三四線城市里遍地開花,既能迅速覆蓋城區主要網點,又能真正滿足社區的品類精準需求,這將是未來真正的社區商業。”陳岳峰表示。
小業態迎來春天
位于蘇州市桐徑南路與新康路交叉口的新開業的“樂購express”,雖然門店營業面積只有約300平方米,4000余種商品,但是開業當天卻創造超20萬元的銷售額,根據測算,通常情況下,接近3萬元的日銷售額是其可以實現盈利的臨界點。
據華潤萬家江蘇公司總經理鄭尉霞介紹,這家新開業的樂購express周圍有多個中高檔的住宅小區,作為華潤萬家以往標超的升級版在華東的第一家樣板店,它先天的選址條件確實不錯。樂購express定位于家庭的日常消費,圍繞著家庭消費進行了一些改良,如將生鮮的經營面積擴大到30%,推出很多適合家庭日常生活的商品,如分割并包裝好的肉類、面食半成品,按家庭消費數量包裝的水果,還有現場烘焙的蛋糕、面包等。
根據規模來看,樂購express的規模介于大賣場與便利店之間,比便利店多了生鮮等日常用品,彌補了家庭日常消費的市場空缺。據介紹,這家新店周邊有3個水果店,也有便利店。而樂購express的商品覆蓋了周圍所有的店鋪,它將面包店、水果店、菜市、加強型食品店、美麗護理、早餐店、咖啡店、金融、童趣、顧客服務等家庭日常所需商品整合為一。
升級版還體現在商品的品質上。據了解,在樂購express同一品類的商品,通常只有兩個品牌,而這兩個品牌則是根據綜合考量選出,消費者最需要的商品。包括冰淇淋、啤酒、百貨等有不少商品都來自于國外熱銷品牌。從生鮮、百貨到即食商品,無不看出其用心,據了解,這家精品超市的咖啡從硬件到軟件,都來自于某著名咖啡品牌,一杯的售價僅在16元左右。甜點為現場烘焙,而現場制作的蛋卷冰淇淋,其含奶量也高于市場上同類的商品,鄭尉霞告訴記者,她們預估開業第一天能賣出200個蛋筒冰淇淋,結果當天的銷售量為1000個。
此前,華潤萬家華北區方面曾對媒體表示,未來在一二線城市中,為了最大化控制成本、精細化經營,華潤萬家將以業態小型化為主要方向。鄭尉霞向記者透露,根據集團戰略,到2020年華潤萬家將發展出7500家小業態,未來所有的標超都將升級為樂購express,其中在商業區開Vango便利店,居民區開樂購express。
不僅僅是華潤萬家,安徽樂城超市業已經衍生出樂先生文具、樂大嘴零食公園、樂街、低溫鮮菜市、樂食匯、樂園藝等六種小業態的門店形態。通過這種模式,既可以獨立開店,又可以集中組合成一家完整的大賣場。
在德國,有一家經營食品為主的小業態超市將沃爾瑪趕出了市場,這家超市名叫阿爾迪(ALDI),其全店只有750個單品,面積多在500~800平方米,阿爾迪堅持“商品精挑細選,價格最低,性價比最高”,只關注提高商品品質和降低售價,整個體系和所有行為都圍繞這兩點構建,把商品SKU數量降到最低,把采購價降到最低,把經營成本降到最低,最終戰勝了勁敵。
華潤萬家小業態管理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華潤萬家每年都做定期的消費調研,由尼爾森,麥肯錫提供了大量消費趨勢變化,并據此進行品類調整,以前大賣場的概念是擺什么賣什么,如今是消費者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商品。“在電商崛起時,顧客雖然有更多的購買渠道,但是我們在顧客的家門口,他的一些應急需求永遠擺在那里,我們可以把SKU品項數降低,提供更多顧客急需的商品在樂購express和Vango。”
“渠道為王已經摒棄了大店,大店現在的優勢,將在未來幾年成為企業最大的劣勢。小而多、品類少而精的小業態,能夠再次展現渠道的價值,成為零售業價值重估的最大資本。未來,市縣級市場是所有市場的神經末梢,也是所有電商的最后一公里。小業態無論是線上線下結合,還是解決最后一公里,都是必不可少的渠道之一 ,將會最受青睞。”陳岳峰表示。
便利店熱潮涌動
精品超市、專業店迎來了春天,便利店更是蓬勃興起。根據去年商務部對4000余家典型零售企業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國零售企業銷售額較上年僅增長4%。實體零售的增幅在回落,百貨店增長4.1%,超市的增長是4.9%,大型超市是5.3%,專賣店只有3.7%,與此相對應,反差比較大是便利店,增長達到8.2%。
去年底,家樂福旗下“easy 家樂福”在上海試營業。而主打現購自運概念的麥德龍也在上海試運營旗下的便利店。國內的零售巨頭包括華潤萬家、物美、步步高等也都開始發力便利店。
零售巨頭發力便利店有著其天然的優勢,物美便利店公司總經理董崗告訴記者,自身最大的優勢是,物美旗下便利店,依托著整個集團的商品評價體系,在商品規劃和結構上,既能夠做便利店自己特色的商品,又能夠依托集團采購直接和廠家對接。其商品取得和議價能力,比其他便利店更有優勢。
由于之前的基礎,物美也已經搭建好了IT和物流平臺,以及速食加工廠,做好了便利店最重要的關鍵點,為下一步迅猛發展打下基礎。
在如今熱潮涌動的便利店市場,也不乏許多計劃宏大者,如便利店后入者全時便利更是宣布其未來5年的擴張目標是10000家店。對此,董崗認為,作為一個業態,在特定時期要迅猛發展是一件好事,7-11、羅森、全家的經驗都表明只有店鋪數達到一定規模,系統才能實現盈利。不過,物美會采取比較穩健的方式,以盈利為前提,2015年的計劃是新開出50家店鋪。
實際上,進入中國十余年的7-11,如今在中國才只開出了2101家店鋪,其中國公司董事長內田慎治表示,7-11開發商品與一般性采購最大的區別是,并非從廠商、批發商的推薦中選擇商品,而是在掌握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和廠商共同完成從市場調查到商品開發的一系列活動。對于層出不窮的競爭者,其相關負責人表示,7-11尊重對手,但更重視消費者感受和市場變化,未來會進一步加強即食餐飲的份額,以及更新速度。實際上,羅森在日本曾公開提出“打倒7-11”的五大戰略,想與7-11一決高下,但是最終發現,過于關注打敗競爭對手,而忽視了對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的把握,最終本末倒置,輸給了7-11。
內田慎治舉了個例子,7-11在天津推出宮保雞丁時,在與人氣店鋪商品的原料、原料重量、比率、鹽分值、糖度、價格等進行比較,了解到在天津受歡迎的宮保雞丁的原料并不是雞肉、花生、大蔥、筍,而是雞肉、花生、黃瓜、胡蘿卜。而且還了解到在天津受歡迎的宮保雞丁中的含糖量較高。最終,7-11將這些原材料的量和味道等數值化,并且將原材料的制作方法進行手冊化,制作出了口味質量穩定,受天津消費者歡迎的宮保雞丁。
據了解,7-11在中國最高的單店銷售額達到了60000元/天,而大多數競爭者連其平均單店銷售額的一半也還未達到。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小業態迎來春天 社區超市、便利店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