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得京東領投的7000萬美元(約合4.45億元人民幣)融資后,8月19日,天天果園正式啟動“天天到家”O2O服務。天天果園想通過在各大商圈布局線下實體店和自建物流,實現“最后一公里”配送,配送范圍內的用戶可在2小時內送達。
“對于我們來講,過分強調B2C和O2O這樣的概念意義不大,國內冷鏈物流水平之低大家應該了解,升級O2O有助于極大提升我們的配送能力,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天天果園副總裁陳嘉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并不是天天果園第一次試水線下平臺。陳嘉杰透露,“2012年,我們在上海開過6、7家門店,只是那會O2O還是個新鮮詞”。但如今, 生鮮電商 O2O市場已然是一場混戰。
目前市場上的 生鮮電商 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天貓、京東、1號店為主的平臺類,平臺內部開辟有生鮮頻道,如天貓喵生鮮、京東生鮮、1號生鮮;第二類是以天天果園、沱沱工社等為主的垂直電商。第三類是以順豐優選為代表,物流企業自己做 生鮮電商 。
相對于垂直 生鮮電商 ,這些大平臺的優勢在于擁有巨大的用戶流量和較為完備的第三方或自建物流體系。但無論是哪一種類似的 生鮮電商 ,冷鏈都是一大難題。
雖然各大電商都在努力實現全程低溫配送的能力,但生鮮水果的物流要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據天天果園CEO王偉介紹,不同品類的水果所要求的低溫不同,例如蘋果和橙子最好是0-4度,黃奇異果一定是0度,最好不要超過0度。綠奇異果是零下0.5度,芒果是18度。如果不按照這些溫度細化冷鏈物流,損耗就很難降低。
生鮮產品與其他品類不同,整個物流環節的損耗十分驚人。在此前的報道中曾提及,中國每年在物流環節上腐爛損耗的果蔬可滿足近兩億人的基本營養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天貓的喵生鮮在物流上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企業,將冷鏈運輸、高端快遞、航空、宅配等物流資源統一整合在一個平臺上,部分線路采用全程冷鏈配送。1號生鮮則主要是采用自建冷鏈(占70%)和外包物流的方式進行全程冷鏈運輸和配送。京東主要依靠同城和全國的物流體系布局,將生鮮服務逐漸做大。2015年4月,京東將旗下O2O產品“拍到家”更名為“京東到家”,京東到家能夠為用戶提供3公里范圍內的生鮮外送服務。
相比天貓、京東這樣的大平臺,垂直 生鮮電商 無論是在用戶流量還是在資本上都處于弱勢地位。
今年8月,成立了有20年之久的沱沱工社分別與百度外賣和京東到家展開合作,借助O2O擴張自己的市場。沱沱工社CEO杜非對外表示,沱沱工社在百度外賣平臺上主推辦公室生鮮和休閑食品,以求貼近白領市場;在京東到家主要扮演渠道供應商角色,主要為京東到家提供家庭生鮮產品。
本來生活的生鮮O2O則主要通過與線下便利店合作來實現。在物流方面,本來生活原本主要依靠微特派來完成。本來生活希望引入便利店后,可以通過本來生活的倉儲中心,將生鮮配送到距離消費者3到5公里范圍內的便利店,消費者在通過網站或App下單后可以到門店自提,或者由便利店送貨上門。
無論是與其他平臺合作還是聯手線下便利店,垂直 生鮮電商 都能夠在過去B2C的基礎上,通過O2O的模式來快速擴張品類,實現整體市場規模、營業規模的突破。但假借外力的弊端就在于,生鮮產品的冷鏈配送很可能得不到徹底落實,“鮮”的品質無法完全保障。
垂直 生鮮電商 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自己在冷鏈物流方面的專業性和實現“最后一公里”的O2O配送來獲得這塊專業的市場。
天天果園通過自己掌控生鮮全程的冷鏈、包括最后一公里冷鏈,算是一種嘗試。
天天果園副總裁陳嘉杰稱,天天果園這樣的成本投入是值得的。他算的賬是,目前生鮮行業的全年損耗率在15%左右,但天天果園通過對產品全程的冷鏈控制,可以將損耗率控制在5%以下。這中間相差的10%就是天天果園所獲得回報。
除了冷鏈,“最后一公里”配送也是 生鮮電商 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所有電商而言,“最后一公里”都是整個物流過程中唯一一個與客戶接觸的環節。用戶的滿意程度很大程度上與這個環節的品質和效率直接相關。
天天果園希望通過自建線下門店的方式來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陳嘉杰告訴界記者,天天果園的自建門店實際上主要承擔近消費端小型倉儲的作用。
在門店中,用戶水果切片、榨汁等深加工的空間并不大,主要空間用于生鮮冷藏。據陳嘉杰透露,天天果園在北上廣深已經開店50家,計劃年底全國線下實體店將達100家。
但問題在于,全程自己掌控冷鏈和自建門店都將增加成本投入。此外,刨除成本的顧慮,單是其一家家開線下店的速度,就將在很大程度上拖天天果園搶占市場份額的后腿。
本來生活副總裁兼華東區總經理劉有才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了短時間內完成送貨的難度。而想要優化“最后一公里配送”,在幾個小時內生鮮商品送到消費者的手里,需要大規模鋪開配送站點,并在每個站點建立不同溫層的倉儲設備。
同時,因為每個站點所覆蓋區域的商品需求并不穩定,電商對于各站點的備貨品類和每個品類的供貨數量也需要仔細考量,否則就會造成消費者買不到想要的商品,或是剩下的商品過多,最后導致因超過保質期而報損比率上升的結果。這些都會大大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與天天果園的策略不同,本來生活在鋪站點時并不打算自建實體店。“電商做O2O不一定指的要去開店,而是落地方式更物理化、社會化,離消費者更近,制造更多的實體連接點。”一位本來生活的內部人士曾這樣公開表示。在本來生活的發展路線里,整合線下資源是本來便利O2O主打的方式,而非開拓“本來生活”品牌的實體店。
2015年8月11日,本來生活宣布正式上線“本來便利”,與北京300多家便利店合作,主打“1小時送達”服務。
順豐優選在 生鮮電商 中是較為特殊的一類。作為順豐速運旗下的生鮮食品電商,順豐優選在物流方面具備極大的優勢。2014年9月,順豐在整合現有物流、電商和門店等資源的基礎上推出“順豐冷運”,定位食品生鮮配送市場,全程包括冷運倉儲、冷運干線、冷運宅配等。
全程冷鏈或許能為順豐優選的生鮮產品保障了品質問題,但如何擴充品類、豐富生鮮供應則是順豐優選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 生鮮電商 的市場在1萬億元規模,但這一市場目前的滲透率僅為約1%。未來五年內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
為了盡可能地搶占這一市場, 生鮮電商 們也都是各自發力,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徑。如何確保最快的送貨速度、最佳的生鮮水果的保鮮質量等,都將是確保誰能笑到最后非常重要的因素。
“對于我們來講,過分強調B2C和O2O這樣的概念意義不大,國內冷鏈物流水平之低大家應該了解,升級O2O有助于極大提升我們的配送能力,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天天果園副總裁陳嘉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并不是天天果園第一次試水線下平臺。陳嘉杰透露,“2012年,我們在上海開過6、7家門店,只是那會O2O還是個新鮮詞”。但如今, 生鮮電商 O2O市場已然是一場混戰。
目前市場上的 生鮮電商 主要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天貓、京東、1號店為主的平臺類,平臺內部開辟有生鮮頻道,如天貓喵生鮮、京東生鮮、1號生鮮;第二類是以天天果園、沱沱工社等為主的垂直電商。第三類是以順豐優選為代表,物流企業自己做 生鮮電商 。
相對于垂直 生鮮電商 ,這些大平臺的優勢在于擁有巨大的用戶流量和較為完備的第三方或自建物流體系。但無論是哪一種類似的 生鮮電商 ,冷鏈都是一大難題。
雖然各大電商都在努力實現全程低溫配送的能力,但生鮮水果的物流要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據天天果園CEO王偉介紹,不同品類的水果所要求的低溫不同,例如蘋果和橙子最好是0-4度,黃奇異果一定是0度,最好不要超過0度。綠奇異果是零下0.5度,芒果是18度。如果不按照這些溫度細化冷鏈物流,損耗就很難降低。
生鮮產品與其他品類不同,整個物流環節的損耗十分驚人。在此前的報道中曾提及,中國每年在物流環節上腐爛損耗的果蔬可滿足近兩億人的基本營養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天貓的喵生鮮在物流上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企業,將冷鏈運輸、高端快遞、航空、宅配等物流資源統一整合在一個平臺上,部分線路采用全程冷鏈配送。1號生鮮則主要是采用自建冷鏈(占70%)和外包物流的方式進行全程冷鏈運輸和配送。京東主要依靠同城和全國的物流體系布局,將生鮮服務逐漸做大。2015年4月,京東將旗下O2O產品“拍到家”更名為“京東到家”,京東到家能夠為用戶提供3公里范圍內的生鮮外送服務。
相比天貓、京東這樣的大平臺,垂直 生鮮電商 無論是在用戶流量還是在資本上都處于弱勢地位。
今年8月,成立了有20年之久的沱沱工社分別與百度外賣和京東到家展開合作,借助O2O擴張自己的市場。沱沱工社CEO杜非對外表示,沱沱工社在百度外賣平臺上主推辦公室生鮮和休閑食品,以求貼近白領市場;在京東到家主要扮演渠道供應商角色,主要為京東到家提供家庭生鮮產品。
本來生活的生鮮O2O則主要通過與線下便利店合作來實現。在物流方面,本來生活原本主要依靠微特派來完成。本來生活希望引入便利店后,可以通過本來生活的倉儲中心,將生鮮配送到距離消費者3到5公里范圍內的便利店,消費者在通過網站或App下單后可以到門店自提,或者由便利店送貨上門。
無論是與其他平臺合作還是聯手線下便利店,垂直 生鮮電商 都能夠在過去B2C的基礎上,通過O2O的模式來快速擴張品類,實現整體市場規模、營業規模的突破。但假借外力的弊端就在于,生鮮產品的冷鏈配送很可能得不到徹底落實,“鮮”的品質無法完全保障。
垂直 生鮮電商 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自己在冷鏈物流方面的專業性和實現“最后一公里”的O2O配送來獲得這塊專業的市場。
天天果園通過自己掌控生鮮全程的冷鏈、包括最后一公里冷鏈,算是一種嘗試。
天天果園副總裁陳嘉杰稱,天天果園這樣的成本投入是值得的。他算的賬是,目前生鮮行業的全年損耗率在15%左右,但天天果園通過對產品全程的冷鏈控制,可以將損耗率控制在5%以下。這中間相差的10%就是天天果園所獲得回報。
除了冷鏈,“最后一公里”配送也是 生鮮電商 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所有電商而言,“最后一公里”都是整個物流過程中唯一一個與客戶接觸的環節。用戶的滿意程度很大程度上與這個環節的品質和效率直接相關。
天天果園希望通過自建線下門店的方式來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陳嘉杰告訴界記者,天天果園的自建門店實際上主要承擔近消費端小型倉儲的作用。
在門店中,用戶水果切片、榨汁等深加工的空間并不大,主要空間用于生鮮冷藏。據陳嘉杰透露,天天果園在北上廣深已經開店50家,計劃年底全國線下實體店將達100家。
但問題在于,全程自己掌控冷鏈和自建門店都將增加成本投入。此外,刨除成本的顧慮,單是其一家家開線下店的速度,就將在很大程度上拖天天果園搶占市場份額的后腿。
本來生活副總裁兼華東區總經理劉有才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了短時間內完成送貨的難度。而想要優化“最后一公里配送”,在幾個小時內生鮮商品送到消費者的手里,需要大規模鋪開配送站點,并在每個站點建立不同溫層的倉儲設備。
同時,因為每個站點所覆蓋區域的商品需求并不穩定,電商對于各站點的備貨品類和每個品類的供貨數量也需要仔細考量,否則就會造成消費者買不到想要的商品,或是剩下的商品過多,最后導致因超過保質期而報損比率上升的結果。這些都會大大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與天天果園的策略不同,本來生活在鋪站點時并不打算自建實體店。“電商做O2O不一定指的要去開店,而是落地方式更物理化、社會化,離消費者更近,制造更多的實體連接點。”一位本來生活的內部人士曾這樣公開表示。在本來生活的發展路線里,整合線下資源是本來便利O2O主打的方式,而非開拓“本來生活”品牌的實體店。
2015年8月11日,本來生活宣布正式上線“本來便利”,與北京300多家便利店合作,主打“1小時送達”服務。
順豐優選在 生鮮電商 中是較為特殊的一類。作為順豐速運旗下的生鮮食品電商,順豐優選在物流方面具備極大的優勢。2014年9月,順豐在整合現有物流、電商和門店等資源的基礎上推出“順豐冷運”,定位食品生鮮配送市場,全程包括冷運倉儲、冷運干線、冷運宅配等。
全程冷鏈或許能為順豐優選的生鮮產品保障了品質問題,但如何擴充品類、豐富生鮮供應則是順豐優選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 生鮮電商 的市場在1萬億元規模,但這一市場目前的滲透率僅為約1%。未來五年內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
為了盡可能地搶占這一市場, 生鮮電商 們也都是各自發力,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徑。如何確保最快的送貨速度、最佳的生鮮水果的保鮮質量等,都將是確保誰能笑到最后非常重要的因素。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生鮮電商自建物流渠道 實現“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