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利店經歷了一輪關店潮后,超市連鎖業者又開始經歷關店“陣痛”。
記者10月18日多方采訪獲悉,華潤系麾下的時尚概念健與美 零售 連鎖店“采活(VIVO)”擬全線關店停業。無獨有偶,區域 零售 龍頭企業人人樂最新公告稱,計劃在本年度關閉15家業績不佳門店,以集中資源加快推動戰略轉型。
有知情者透露,華潤系此前重新梳理了上市公司資產,將 零售 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華潤創業,并擬將華潤創業更名為華潤啤酒,甚至華潤系還在掛牌出售手中沃爾瑪股權,這一系列動作都側面反映出實體 零售 業受沖擊后華潤系正以各種方式止損和回籠資金。而人人樂的狀況也如出一轍,實體業者面臨的壓力巨大。
巨頭們“斷臂自救”
采活(VIVO)是華潤集團在香港上市的華潤創業旗下時尚概念健與美 零售 連鎖品牌。2010年10月在香港開出第一家門店,并于2011年進入大陸市場。在西安開出國內的首家門店后,采活又陸續在深圳、廣州、北京、成都、青島、寧波、武漢、重慶、濟南等全國一二線城市布局。
然而記者登錄采活美妝官方微博發現,其官方微博已有近10個月的時間沒有進行更新,而其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消息也停留在今年7月31日。似乎有停業預兆。
果不其然,近期,久未更新的“采活美妝”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因業務調整,公司決定自2015年9月1日起陸續停止旗下門店對外營業,您在本店購買的商品如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售后服務時,請在2015年12月31日前咨詢辦理。”
采活方面表示,關店需要一個過程,全國內的門店將在12月31日前全部停止對外營業。至于采活的員工則可能分流到華潤旗下高端超市Ole或其他崗位,這些還需要協調。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數月前曾經進入過一家采活門店,發現其業態與屈臣氏類似,但商品品類明顯少于屈臣氏,且屈臣氏和萬寧等最具有競爭力的自有品牌商品在采活門店也很難見到,因此雷同且數量不多的商品弱勢成為采活的“痛點”。且采活的門店位置也并非如屈臣氏等對手位置好,采活部分門店會“隱藏”在商場高層的角落,人流量稀少。記者數月前到訪的那家采活幾乎沒有店內客人。
“此外,采活的商品陳列、貨品管理、庫存管理等也都存在各種問題,經營業績不佳當然導致關店,此前一些供應商已經知道消息了。”知情者透露。
同樣因業績問題遭遇關店的還有人人樂,人人樂發布公告稱,計劃在本年度關閉15家業績不佳、轉型困難的門店,以集中資源加快推動戰略轉型。
人人樂表示,受到電商沖擊、商場經營費用上升和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客流流失嚴重,此次關閉的門店銷售持續下滑,長期虧損且扭虧無望。
記者了解到,去年人人樂也關閉了18家虧損門店。截至今年6月,人人樂共有121家門店,關閉15家后還剩余106家,集中在深圳、西安、重慶、成都、南寧、天津六個區域。
實體 零售 業“過冬”
其實這并非華潤系第一次關店,在收購樂購之后,華潤系也發現了樂購的部分門店存在業績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關店調整,因此華潤系悄然將部分區域比如華南的一些樂購門店進行關店調整,因而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樂購老員工維權的人事風波。
“但是這并不能阻止華潤系關店止損的腳步,樂購的調整還在進行,而經營不善,不能與屈臣氏等抗衡的采活也被關店了。 零售 業很薄利,支撐不起昂貴的成本,關店是最簡單的止損選擇。”知情者透露,華潤系目前的整體策略就是怎么止損怎么做,將一些難以賺錢的板塊關停或剝離,盡量讓華潤在資本市場看起來“體面”,因而此前上市公司華潤創業剝離 零售 業務,將食品啤酒作為主業,原因很簡單, 零售 板塊業績不佳,會拖累上市公司財務表現。華潤創業甚至擬更名為華潤啤酒,其上市公司棄 零售 業務的決心可見一斑。
就在近期,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深國投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21個項目,擬以合計約33.35億元的掛牌價格轉讓所持的21家沃爾瑪的35%股權和相關債權。此舉也被業界認為是華潤系不看好低迷的 零售 業務,而出售以回籠資金之舉。
為何 零售 業如此難做?
長期從事 零售 業的沈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開設一家1萬平方米左右的賣場需要數千萬元的成本,加上人工和租金的逐年上漲,賣場的日營業額需達到30多萬元才可保本,而一家小型店鋪的日營業額需要達到5000元以上才可保本。有一批 零售 物業在這幾年都到期了,續租需要漲租金,但因為電商的沖擊,實體店收入卻在跌,部分超商的毛利率已經跌到5%以下。大量門店難以達到上述日營業額指標,關店止損為必然。如今“雙11”即將到來,估計實體業者又要經歷一波“陣痛”。
實體 零售 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期,關店潮洶涌。在聯商網統計2015年上半年營收的101家 零售 企業中,有42家 零售 企業的業績出現負增長,將近二分之一。其中,昆百大A銷售額下降24.42%,跌幅最大;而在統計到的 零售 企業中,凈利潤的下跌狀況更為嚴重,有42 家企業凈利出現下滑,新華都、美邦等企業凈利潤跌幅甚至超過150%。
記者10月18日多方采訪獲悉,華潤系麾下的時尚概念健與美 零售 連鎖店“采活(VIVO)”擬全線關店停業。無獨有偶,區域 零售 龍頭企業人人樂最新公告稱,計劃在本年度關閉15家業績不佳門店,以集中資源加快推動戰略轉型。
有知情者透露,華潤系此前重新梳理了上市公司資產,將 零售 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華潤創業,并擬將華潤創業更名為華潤啤酒,甚至華潤系還在掛牌出售手中沃爾瑪股權,這一系列動作都側面反映出實體 零售 業受沖擊后華潤系正以各種方式止損和回籠資金。而人人樂的狀況也如出一轍,實體業者面臨的壓力巨大。
巨頭們“斷臂自救”
采活(VIVO)是華潤集團在香港上市的華潤創業旗下時尚概念健與美 零售 連鎖品牌。2010年10月在香港開出第一家門店,并于2011年進入大陸市場。在西安開出國內的首家門店后,采活又陸續在深圳、廣州、北京、成都、青島、寧波、武漢、重慶、濟南等全國一二線城市布局。
然而記者登錄采活美妝官方微博發現,其官方微博已有近10個月的時間沒有進行更新,而其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消息也停留在今年7月31日。似乎有停業預兆。
果不其然,近期,久未更新的“采活美妝”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因業務調整,公司決定自2015年9月1日起陸續停止旗下門店對外營業,您在本店購買的商品如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售后服務時,請在2015年12月31日前咨詢辦理。”
采活方面表示,關店需要一個過程,全國內的門店將在12月31日前全部停止對外營業。至于采活的員工則可能分流到華潤旗下高端超市Ole或其他崗位,這些還需要協調。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數月前曾經進入過一家采活門店,發現其業態與屈臣氏類似,但商品品類明顯少于屈臣氏,且屈臣氏和萬寧等最具有競爭力的自有品牌商品在采活門店也很難見到,因此雷同且數量不多的商品弱勢成為采活的“痛點”。且采活的門店位置也并非如屈臣氏等對手位置好,采活部分門店會“隱藏”在商場高層的角落,人流量稀少。記者數月前到訪的那家采活幾乎沒有店內客人。
“此外,采活的商品陳列、貨品管理、庫存管理等也都存在各種問題,經營業績不佳當然導致關店,此前一些供應商已經知道消息了。”知情者透露。
同樣因業績問題遭遇關店的還有人人樂,人人樂發布公告稱,計劃在本年度關閉15家業績不佳、轉型困難的門店,以集中資源加快推動戰略轉型。
人人樂表示,受到電商沖擊、商場經營費用上升和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客流流失嚴重,此次關閉的門店銷售持續下滑,長期虧損且扭虧無望。
記者了解到,去年人人樂也關閉了18家虧損門店。截至今年6月,人人樂共有121家門店,關閉15家后還剩余106家,集中在深圳、西安、重慶、成都、南寧、天津六個區域。
實體 零售 業“過冬”
其實這并非華潤系第一次關店,在收購樂購之后,華潤系也發現了樂購的部分門店存在業績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關店調整,因此華潤系悄然將部分區域比如華南的一些樂購門店進行關店調整,因而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樂購老員工維權的人事風波。
“但是這并不能阻止華潤系關店止損的腳步,樂購的調整還在進行,而經營不善,不能與屈臣氏等抗衡的采活也被關店了。 零售 業很薄利,支撐不起昂貴的成本,關店是最簡單的止損選擇。”知情者透露,華潤系目前的整體策略就是怎么止損怎么做,將一些難以賺錢的板塊關停或剝離,盡量讓華潤在資本市場看起來“體面”,因而此前上市公司華潤創業剝離 零售 業務,將食品啤酒作為主業,原因很簡單, 零售 板塊業績不佳,會拖累上市公司財務表現。華潤創業甚至擬更名為華潤啤酒,其上市公司棄 零售 業務的決心可見一斑。
就在近期,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深國投投資有限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21個項目,擬以合計約33.35億元的掛牌價格轉讓所持的21家沃爾瑪的35%股權和相關債權。此舉也被業界認為是華潤系不看好低迷的 零售 業務,而出售以回籠資金之舉。
為何 零售 業如此難做?
長期從事 零售 業的沈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開設一家1萬平方米左右的賣場需要數千萬元的成本,加上人工和租金的逐年上漲,賣場的日營業額需達到30多萬元才可保本,而一家小型店鋪的日營業額需要達到5000元以上才可保本。有一批 零售 物業在這幾年都到期了,續租需要漲租金,但因為電商的沖擊,實體店收入卻在跌,部分超商的毛利率已經跌到5%以下。大量門店難以達到上述日營業額指標,關店止損為必然。如今“雙11”即將到來,估計實體業者又要經歷一波“陣痛”。
實體 零售 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期,關店潮洶涌。在聯商網統計2015年上半年營收的101家 零售 企業中,有42家 零售 企業的業績出現負增長,將近二分之一。其中,昆百大A銷售額下降24.42%,跌幅最大;而在統計到的 零售 企業中,凈利潤的下跌狀況更為嚴重,有42 家企業凈利出現下滑,新華都、美邦等企業凈利潤跌幅甚至超過150%。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零售巨頭們“斷臂自救” 止損成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