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果汁行業老大 匯源果汁 (01886.HK)非但沒有迎來業績轉機,反而陷入下滑泥沼。3月29日晚, 匯源果汁 集團發布2015年度業績報告,根據這份最新的財報, 匯源果汁 去年錄得2.29億元的虧損,相比2014年1.27億元的虧損多了近1億元,虧損幅度擴大。
為何匯源會深陷業績空洞呢?一直以來,來自業界對匯源的家族化管理弊端、長期靠補貼盈利、連續賣旗下公司爭議紛擾,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飲料行業,靠政府補貼維持的匯源未來又該如何突破?
虧損放大
記者注意到,2014年是匯源首次交出虧損成績單,2014年匯源業績虧損1.27億元。政府補貼收入從2013年的2.25億元大幅減少到2014年的6263.3萬元,直接導致 匯源果汁 2014年業績由盈轉虧。
翻閱 匯源果汁 歷年的財報會發現,政府補貼占了利潤的大頭:2011年政府補貼為2.01億元,占凈利潤總額的64%;而2012年和2013年政府補貼的額度更是遠遠超過凈利潤總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政府補貼,該公司2012年和2013年的凈利潤將分別虧損2.26億元和1.09億元。
2013年, 匯源果汁 的年報雖然顯示業績凈利2.29億元,但扣除賣成都和上海工廠的收益4.26億元和政府補貼2.25億元,匯源實際業績仍為虧損。
依靠政府補貼和企業賣的收益,匯源在2012年和2013年成功躲過了虧損。但是這種狀況沒有維持下去,盡管2015年匯源獲得的政府補貼加大到1.15億元,匯源仍未避免出現虧損。
成績單不“好看”,于是賣不良資產以平衡財務報表。去年6月18日, 匯源果汁 宣布,向北京方正富邦創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賣旗下北京匯源、江西匯源、吉林匯源、錦州匯源、山東匯源9家分公司,總價為18.12億元。對此動作,也有分析稱, 匯源果汁 目前在全國有40多家工廠,產能大于銷售,很多工廠開工不足。
實際上,這并非匯源首次賣旗下公司,匯源歷年的公告顯示,2013年至2014年期間,匯源先后賣過3家子公司。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匯源業績虧損還是內部體系管理的問題。不過,2015年匯源是可持續發展的虧損,匯源加強對終端和渠道的掌控,去家族化、營銷體系也在升級,在投入情況下引發的虧損相比前幾年處于良性的狀態。
員工流失
如今的現狀也恰恰反映出了匯源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下降。
據 匯源果汁 發布公告表示,其中百分百果汁銷售人民幣15.98億元,同比增長26.7%,低濃度果蔬汁銷售人民幣11.75億元,同比增長18.7%。公司毛利率由2014年的34.7%提升至2015年的38.2%。
盡管匯源的營收在增長,但還是未能破解凈利潤虧損的困局。在發布財報的同時,匯源方面把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銷售收入增長以及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
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匯源主要的問題就是不斷改變嘗試卻還未有明顯成效。去年為了業績增長,匯源要求業務員完成任務,一個月不完成就黃牌警告,如果兩個月不完成任務就紅牌罰下。據知情人士介紹,去年有三分之一的新招業務員離開了,一些干了10多年的老員工也離開了,人員流動性很大。
“大量新招基層的業務員直接導致的問題是新官不理舊賬,新來的業務員不斷招商,老的業務員遺留下的市場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原有從經銷商手中拿到的存貨沒處理完,但新來的業務員為了完成任務又進行招商跑業務。”
知情人士稱,因為新業務員只有招商有回款才能完成任務,這種做法造成市場渠道抱怨很大。此外,出現一個區縣有好幾個代理經銷商,但是代理價格卻不一樣。
據財報顯示,2015年,匯源主要產品仍聚焦于三大類別:百分百果汁、中濃度果蔬汁以及果汁飲料。尼爾森公司市場調研資料顯示,按銷量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匯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高濃度果蔬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分別為59.2%和41.9%。
據匯源發布的財報顯示,百分百果汁和果汁飲料板塊的銷售額在2015年均呈現了26.7%和18.7%的同比增長,但中濃度果蔬汁銷售額只比上一年增加了0.9%。
眼下很多消費者會買榨汁機自己榨果汁,消費的選擇也越來越多。隨著乳飲料、運動清飲料等新型飲料的興起,果汁飲料市場份額逐漸被擠占。對于如今飲料市場的變化,在3月21日,匯源“萌果星球”“維+”“果肉多”等新產品亮相2016年度成都春季糖酒會。
“消費升級逼迫匯源投入大量費用去研發推廣新產品,但是新產品打開市場需要時間,當前匯源面臨青黃不接的挑戰。”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
事業合伙人制受爭議?
除了產品自身的營銷不當之外,家族化管理對匯源發展形成了阻力。為去家族化管理,2014年重金聘請原李錦記總裁蘇盈福任職行政總裁,但不到1年以蘇盈福辭職而宣告失敗,匯源又重走家族化管理老路。
匯源在發布財報中指出,2015年創始人朱新禮“放權、明責、聚焦”的戰線完成了多項收購和資本市場融資以及優化股東和財務結構的動作。在2014年年底,匯源實施了“內部事業合伙人制”,意在拉動 匯源果汁 的未來增長動力。
匯源果汁 將原來的市場部重新劃分成立了12個產品項目部和2個產品事業部,這些合伙人既是產品經理,也是合伙人,他們分別承擔了1-20億元不等的銷售目標。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匯源的事業合伙人制存在爭議。“雖然是事業合伙人,但是最大的改變就是把合伙人的工資降到1800元,合伙人拿分紅,分紅有很多前置性條件比如完成任務,業績沒拿到有很多扣款的條件。截至目前事業合伙人制落地的成效并不好。”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匯源如果保證一個政策貫徹執行3~5年一定會有成效,但是經常生意不好就換柜臺,而且新官不理舊賬。而在匯源內部,不僅有工廠營銷、有銷售公司還有不同的事業部,事業部之間也在搶客戶,在這過程中出現相互詆毀的情況,這個事業部說自己產品好,其他部門的產品不好。
梁銘宣指出:“事業合伙人制能否起到預期效果,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是企業內部與其配套的政策體系,只有‘由內而外、由點到面’的對原有系統進行改革,才能使事業合伙人制發揮其積極效用,而這正是事業合伙人制的變革難題。”
問題重重的匯源未來能否挽回業績,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針對業績以及經營等問題,記者給匯源方面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前未得到回應。
為何匯源會深陷業績空洞呢?一直以來,來自業界對匯源的家族化管理弊端、長期靠補貼盈利、連續賣旗下公司爭議紛擾,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飲料行業,靠政府補貼維持的匯源未來又該如何突破?
虧損放大
記者注意到,2014年是匯源首次交出虧損成績單,2014年匯源業績虧損1.27億元。政府補貼收入從2013年的2.25億元大幅減少到2014年的6263.3萬元,直接導致 匯源果汁 2014年業績由盈轉虧。
翻閱 匯源果汁 歷年的財報會發現,政府補貼占了利潤的大頭:2011年政府補貼為2.01億元,占凈利潤總額的64%;而2012年和2013年政府補貼的額度更是遠遠超過凈利潤總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政府補貼,該公司2012年和2013年的凈利潤將分別虧損2.26億元和1.09億元。
2013年, 匯源果汁 的年報雖然顯示業績凈利2.29億元,但扣除賣成都和上海工廠的收益4.26億元和政府補貼2.25億元,匯源實際業績仍為虧損。
依靠政府補貼和企業賣的收益,匯源在2012年和2013年成功躲過了虧損。但是這種狀況沒有維持下去,盡管2015年匯源獲得的政府補貼加大到1.15億元,匯源仍未避免出現虧損。
成績單不“好看”,于是賣不良資產以平衡財務報表。去年6月18日, 匯源果汁 宣布,向北京方正富邦創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賣旗下北京匯源、江西匯源、吉林匯源、錦州匯源、山東匯源9家分公司,總價為18.12億元。對此動作,也有分析稱, 匯源果汁 目前在全國有40多家工廠,產能大于銷售,很多工廠開工不足。
實際上,這并非匯源首次賣旗下公司,匯源歷年的公告顯示,2013年至2014年期間,匯源先后賣過3家子公司。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匯源業績虧損還是內部體系管理的問題。不過,2015年匯源是可持續發展的虧損,匯源加強對終端和渠道的掌控,去家族化、營銷體系也在升級,在投入情況下引發的虧損相比前幾年處于良性的狀態。
員工流失
如今的現狀也恰恰反映出了匯源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下降。
據 匯源果汁 發布公告表示,其中百分百果汁銷售人民幣15.98億元,同比增長26.7%,低濃度果蔬汁銷售人民幣11.75億元,同比增長18.7%。公司毛利率由2014年的34.7%提升至2015年的38.2%。
盡管匯源的營收在增長,但還是未能破解凈利潤虧損的困局。在發布財報的同時,匯源方面把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銷售收入增長以及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
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匯源主要的問題就是不斷改變嘗試卻還未有明顯成效。去年為了業績增長,匯源要求業務員完成任務,一個月不完成就黃牌警告,如果兩個月不完成任務就紅牌罰下。據知情人士介紹,去年有三分之一的新招業務員離開了,一些干了10多年的老員工也離開了,人員流動性很大。
“大量新招基層的業務員直接導致的問題是新官不理舊賬,新來的業務員不斷招商,老的業務員遺留下的市場問題未能及時解決,原有從經銷商手中拿到的存貨沒處理完,但新來的業務員為了完成任務又進行招商跑業務。”
知情人士稱,因為新業務員只有招商有回款才能完成任務,這種做法造成市場渠道抱怨很大。此外,出現一個區縣有好幾個代理經銷商,但是代理價格卻不一樣。
據財報顯示,2015年,匯源主要產品仍聚焦于三大類別:百分百果汁、中濃度果蔬汁以及果汁飲料。尼爾森公司市場調研資料顯示,按銷量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匯源的百分百果汁及中高濃度果蔬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分別為59.2%和41.9%。
據匯源發布的財報顯示,百分百果汁和果汁飲料板塊的銷售額在2015年均呈現了26.7%和18.7%的同比增長,但中濃度果蔬汁銷售額只比上一年增加了0.9%。
眼下很多消費者會買榨汁機自己榨果汁,消費的選擇也越來越多。隨著乳飲料、運動清飲料等新型飲料的興起,果汁飲料市場份額逐漸被擠占。對于如今飲料市場的變化,在3月21日,匯源“萌果星球”“維+”“果肉多”等新產品亮相2016年度成都春季糖酒會。
“消費升級逼迫匯源投入大量費用去研發推廣新產品,但是新產品打開市場需要時間,當前匯源面臨青黃不接的挑戰。”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
事業合伙人制受爭議?
除了產品自身的營銷不當之外,家族化管理對匯源發展形成了阻力。為去家族化管理,2014年重金聘請原李錦記總裁蘇盈福任職行政總裁,但不到1年以蘇盈福辭職而宣告失敗,匯源又重走家族化管理老路。
匯源在發布財報中指出,2015年創始人朱新禮“放權、明責、聚焦”的戰線完成了多項收購和資本市場融資以及優化股東和財務結構的動作。在2014年年底,匯源實施了“內部事業合伙人制”,意在拉動 匯源果汁 的未來增長動力。
匯源果汁 將原來的市場部重新劃分成立了12個產品項目部和2個產品事業部,這些合伙人既是產品經理,也是合伙人,他們分別承擔了1-20億元不等的銷售目標。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匯源的事業合伙人制存在爭議。“雖然是事業合伙人,但是最大的改變就是把合伙人的工資降到1800元,合伙人拿分紅,分紅有很多前置性條件比如完成任務,業績沒拿到有很多扣款的條件。截至目前事業合伙人制落地的成效并不好。”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匯源如果保證一個政策貫徹執行3~5年一定會有成效,但是經常生意不好就換柜臺,而且新官不理舊賬。而在匯源內部,不僅有工廠營銷、有銷售公司還有不同的事業部,事業部之間也在搶客戶,在這過程中出現相互詆毀的情況,這個事業部說自己產品好,其他部門的產品不好。
梁銘宣指出:“事業合伙人制能否起到預期效果,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是企業內部與其配套的政策體系,只有‘由內而外、由點到面’的對原有系統進行改革,才能使事業合伙人制發揮其積極效用,而這正是事業合伙人制的變革難題。”
問題重重的匯源未來能否挽回業績,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針對業績以及經營等問題,記者給匯源方面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前未得到回應。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匯源果汁去年虧損2.29億元 改革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