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微博網友@事件驅動策略為師 爆出上海美味七七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味七七)宣布破產清算的公告。同時,一段關于美味七七供應商聚集門口追討貨款的視頻在微信朋友圈流傳。
據公告顯示:鑒于公司目前運作出現嚴重困難,已沒有資金全額支付包括員工3月份薪資和社保在內的所有債款,已經進入破產清算流程。
《天下網商》的記者發現,當天美味七七官方微博還在照常更新。下午5:00,其官網、亞馬遜旗艦店、天貓店、微信商城、手機端APP等平臺上的商品已經全部做下架或無貨處理。客服人員也都處于離線狀態,記者致電美味七七客服求證,但提示“坐席全忙”,公司其他相關負責人的電話也無法接通。
當天晚上,美味七七CEO宓平向界面新聞記者證實公司資金鏈出問題:“公司運營狀況非常良好直到近日,由于兩位投資股東之間突發的矛盾,資金出現問題,暫停營業。”截至目前,浦東新區勞動部門已介入,對欠薪等問題展開調查。到4月8日發稿時,《天下網商》尚未聯系上宓平。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美味七七成立于2013年2月(注:業內人士稱,美味七七前身為正大天地,隸屬正大集團),是一家以上海為中心并向周邊地區延伸的垂直類 生鮮電商 平臺,商品涵蓋時鮮水果、蛋肉家禽、海鮮水產、牛乳制品等。據商業電訊2014年4月30日報道,美味七七在2013年12月的銷量過億,次年2月的注冊會員破百萬,成為了滬上生鮮第一品牌,其當時在上海地區每天的訂單量是10000單左右,居行業之首。
2014年5月16日,亞馬遜宣布投資 2000 萬美元入股生鮮網絡購物平臺上海 “美味七七”,但其并非美味七七的大股東。這是亞馬遜自2004年收購卓越成立亞馬遜中國以來,在中國大陸的首筆投資。而美味七七CEO宓平是07年風云一時的PPG首席信息官,也是電商的第一代老兵,曾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優秀CIO”。
據悉,批批吉服飾(上海)公司(PPG)于2005年10月成立,靠著呼叫中心和電子商務網站在2007年創造了單日襯衫銷售3萬件的業績,一舉躍入國內襯衫銷售的前三甲。但是記者在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網查詢到,批批吉服飾(上海)公司(PPG)已被列入國家失信人員名單。
這個昔日風光無限的生鮮巨頭遭遇滑鐵盧,其實有因可循。
早在去年12月,就有《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美味七七的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進出口工商經營范圍、海關編碼等關鍵資質缺失,且有委托國內批發市場加工的可能。以300g為例,在同一規格、同一加工商的前提下,與其他電商平臺的售價相比差價高達1.6倍。
破產消息傳出后,疑似內部員工的網友貼出長文,聲討美味七七沒有進口農產品的資質、屢爆勞務糾紛、實際產品反差過大等四宗罪。據該網友介紹,自獲得亞馬遜風投之后,“原本每周五員工優惠購買庫存生鮮水果的活動沒有了,原本還算流暢的物流沒有了,甚至一個 生鮮電商 命脈基石——產品質量,都直線下降了。”
資金鏈斷裂,盲目擴張線下布局,產品性價比低,管理層內部混亂等等都是外界猜測的原因。據愛生態網創始人鄭倫分析,美味七七有兩點市場拓展的做法顯然是盲目的:一個是跟隨O2O的風口,開線下店,推出1小時速達業務。這個業務的推出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如中轉中心,也需要大量的消費者訂單補貼;另一個是目標市場不精準的廣告投入,美味七七在上海地鐵重金投放廣告。 生鮮電商 市場里大眾消費市場還有一段距離,此時在成本極高的地鐵投放廣告并不合適。
2015年下半年,美味七七花重金在上海地鐵大面積投放廣告
員工口述:美味七七死于盲目開線下店
《天下網商》聯系到了一位美味七七的員工,她透露了美味七七運營不善,燒錢至死的過程,以下為這位員工的口述:
到今年五月份,我在美味七七工作就滿三年了。
4月7日上午9:00,我和平時一樣,到美味七七位于浦東新區的分公司客服部開始一天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整理客戶的投訴資料。分公司在林州工業園區內,主要負責倉庫配送和冷鏈物流管理。
10:00左右,我們隱約聽到外面的吵鬧聲,一些供貨商情緒激動地沖進來,開始從倉庫搬運水果、凍品、冰柜等一切可用的貨品。被拖欠巨額貨款的供應商和物流方(據我所知最多的約八十幾萬元)不想空手而歸,開始大吵大鬧,很多同事報了警,城管也來維持秩序。
下午1:00,我們的郵箱都收到了公告,負責人打印出來,發給所有員工每人一份。大致內容是公司嚴重困難,已經沒有資金全額支付包括員工2016年3月份薪資和社保在內的所有債款,故宣布倒閉,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到下午3:00,聯防隊過來對倉庫進行了查封,不準任何人進出,并且要求所有員工盡快回家。
其實從一個員工的角度來講,美味七七破產清算,是在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的。
意料之外的是,破產消息來的太突然,讓我們都措手不及。雖然3月份的工資沒有著落,拿不到錢還可以采取勞動仲裁,但是手續不齊,沒有退工單和勞動手冊,我們就無法繼續找工作。一些非本地戶籍的員工就更加麻煩。所以我們一百多個員工決定組織起來申請勞動仲裁。
幾個月前,我們就意識到公司快不行了,當時領導層的回復是:分公司倉庫的續約續到了六月底,之后會搬到寶山的新場地,承諾4月中旬會付清工資,陸續安排員工辦好離職手續。
在2014年5月拿到亞馬遜投資之后,為了使“一小時速達”服務完美落地,公司一直醞釀的實體店計劃開始實行。前期就在整個上海市開了50多家,例如黃浦淮海店、普陀廣泉店等,客戶在微信下單之后,會根據定位分配到就近的線下店,然后由公司自己招聘的店長和快遞員配送。
然而,每天的銷售額和投入不成正比,除了生意出奇好的個別幾家店之外,其余的大部分店基本每天都在虧錢。大量的資金被填入線下店的缺口,公司慢慢支撐不住了。為了彌補虧損,一半的實體店陸續關閉,到最后就剩下幾家了。
由于資金重心下移到線下店,公司在官網、微店和亞馬遜這些線上銷售平臺的優惠促銷越來越少,加上京東、天貓等巨頭在生鮮領域的布局,我們的客戶流失非常嚴重,銷量也開始滑坡,從日均2、3000單到1000單左右。客戶投訴也從以前的300多條到只有50多條。節假日的福利很久沒發了,去年的年終獎金也沒再提起。公司領導層陸續走了,我記得有一個領導走之前給全體員工的郵箱發了一份辭職信,言語間表現出對公司處決的不滿。同事們開始討論內部管理層的矛盾、決策的失誤和制度的缺陷。
4月7號晚上, 宓平終于在公司微信群露面發聲
生鮮電商 行業預測:資本雖看好,但創業者還得熬下去
“友軍倒下,對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一位生鮮創業者感嘆道。
最近兩年, 生鮮電商 大熱,盈利難、燒錢多是諸多電商面前的一道坎。中國零售業生鮮研究中心委員李長明也曾對外表示,99%的 生鮮電商 都在虧損。
一位 生鮮電商 公司從業者告訴《天下網商》,生鮮行業靠價格補貼刺激消費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由于生鮮類產品是典型的高頻低客單的類目,高昂的冷鏈成本導致賣的越多反而虧的越多。所以商家主要靠推外國進口這種相對高價格,高毛利的產品來維持。
此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是一大難點。“其實從源頭來看,進口的產品損耗就低,就是他們冷鏈可以從采摘就開始了,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們的冷鏈沒有從源頭到餐桌的全冷鏈環境,后端成本太重,和常溫貨品的物流基礎設施比起來,冷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是靠一家或者幾家電商能改變的,加速是有可能的。”上述 生鮮電商 公司創始人說。
盡管 生鮮電商 市場一度被唱衰,可是這些都無法阻擋其每年近乎成倍的增長。為什么?核心還是 生鮮電商 相比較其他行業極低的電商滲透率(生鮮行業約2%,其他行業20-30%)。
中國投資咨詢網近日發布報告,2014年中國 生鮮電商 交易規模289.8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同期增長122.6%。2015年全國 生鮮電商 交易規模達到560億,預計2018年將達到1500億,而全國的生鮮市場規模預計在2.5萬億,未來的市場前景非常巨大。
資本市場的青睞也讓生鮮市場捷報頻傳,自去年年末開始,BAT三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 生鮮電商 :
2016年3月28日, 生鮮電商 “易果生鮮”再次宣布完成C輪融資,阿里巴巴繼續加碼其在生鮮領域的戰略合作伙伴。
2015年11月1日,移動 生鮮電商 平臺“每日優鮮”,繼5月騰訊領投的千萬美元A輪融資之后,再次宣布獲得2億元B輪融資。
2015年10月12日,中糧我買網獲得百度和泰康人壽領投的2億美元。至此中糧我買網的估值超過10億美金,成為食品電商行業首個“獨角獸”。
生鮮電商 創業,正如兩鮮網董事長沈斌所說:“互聯網+生鮮是一場耐力馬拉松”。由美味七七的敗局可見,要想跑好這場馬拉松,光靠喊口號遠遠不夠。
據公告顯示:鑒于公司目前運作出現嚴重困難,已沒有資金全額支付包括員工3月份薪資和社保在內的所有債款,已經進入破產清算流程。
《天下網商》的記者發現,當天美味七七官方微博還在照常更新。下午5:00,其官網、亞馬遜旗艦店、天貓店、微信商城、手機端APP等平臺上的商品已經全部做下架或無貨處理。客服人員也都處于離線狀態,記者致電美味七七客服求證,但提示“坐席全忙”,公司其他相關負責人的電話也無法接通。
當天晚上,美味七七CEO宓平向界面新聞記者證實公司資金鏈出問題:“公司運營狀況非常良好直到近日,由于兩位投資股東之間突發的矛盾,資金出現問題,暫停營業。”截至目前,浦東新區勞動部門已介入,對欠薪等問題展開調查。到4月8日發稿時,《天下網商》尚未聯系上宓平。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美味七七成立于2013年2月(注:業內人士稱,美味七七前身為正大天地,隸屬正大集團),是一家以上海為中心并向周邊地區延伸的垂直類 生鮮電商 平臺,商品涵蓋時鮮水果、蛋肉家禽、海鮮水產、牛乳制品等。據商業電訊2014年4月30日報道,美味七七在2013年12月的銷量過億,次年2月的注冊會員破百萬,成為了滬上生鮮第一品牌,其當時在上海地區每天的訂單量是10000單左右,居行業之首。
2014年5月16日,亞馬遜宣布投資 2000 萬美元入股生鮮網絡購物平臺上海 “美味七七”,但其并非美味七七的大股東。這是亞馬遜自2004年收購卓越成立亞馬遜中國以來,在中國大陸的首筆投資。而美味七七CEO宓平是07年風云一時的PPG首席信息官,也是電商的第一代老兵,曾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優秀CIO”。
據悉,批批吉服飾(上海)公司(PPG)于2005年10月成立,靠著呼叫中心和電子商務網站在2007年創造了單日襯衫銷售3萬件的業績,一舉躍入國內襯衫銷售的前三甲。但是記者在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網查詢到,批批吉服飾(上海)公司(PPG)已被列入國家失信人員名單。
這個昔日風光無限的生鮮巨頭遭遇滑鐵盧,其實有因可循。
早在去年12月,就有《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美味七七的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進出口工商經營范圍、海關編碼等關鍵資質缺失,且有委托國內批發市場加工的可能。以300g為例,在同一規格、同一加工商的前提下,與其他電商平臺的售價相比差價高達1.6倍。
破產消息傳出后,疑似內部員工的網友貼出長文,聲討美味七七沒有進口農產品的資質、屢爆勞務糾紛、實際產品反差過大等四宗罪。據該網友介紹,自獲得亞馬遜風投之后,“原本每周五員工優惠購買庫存生鮮水果的活動沒有了,原本還算流暢的物流沒有了,甚至一個 生鮮電商 命脈基石——產品質量,都直線下降了。”
資金鏈斷裂,盲目擴張線下布局,產品性價比低,管理層內部混亂等等都是外界猜測的原因。據愛生態網創始人鄭倫分析,美味七七有兩點市場拓展的做法顯然是盲目的:一個是跟隨O2O的風口,開線下店,推出1小時速達業務。這個業務的推出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如中轉中心,也需要大量的消費者訂單補貼;另一個是目標市場不精準的廣告投入,美味七七在上海地鐵重金投放廣告。 生鮮電商 市場里大眾消費市場還有一段距離,此時在成本極高的地鐵投放廣告并不合適。
2015年下半年,美味七七花重金在上海地鐵大面積投放廣告
員工口述:美味七七死于盲目開線下店
《天下網商》聯系到了一位美味七七的員工,她透露了美味七七運營不善,燒錢至死的過程,以下為這位員工的口述:
到今年五月份,我在美味七七工作就滿三年了。
4月7日上午9:00,我和平時一樣,到美味七七位于浦東新區的分公司客服部開始一天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整理客戶的投訴資料。分公司在林州工業園區內,主要負責倉庫配送和冷鏈物流管理。
10:00左右,我們隱約聽到外面的吵鬧聲,一些供貨商情緒激動地沖進來,開始從倉庫搬運水果、凍品、冰柜等一切可用的貨品。被拖欠巨額貨款的供應商和物流方(據我所知最多的約八十幾萬元)不想空手而歸,開始大吵大鬧,很多同事報了警,城管也來維持秩序。
下午1:00,我們的郵箱都收到了公告,負責人打印出來,發給所有員工每人一份。大致內容是公司嚴重困難,已經沒有資金全額支付包括員工2016年3月份薪資和社保在內的所有債款,故宣布倒閉,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到下午3:00,聯防隊過來對倉庫進行了查封,不準任何人進出,并且要求所有員工盡快回家。
其實從一個員工的角度來講,美味七七破產清算,是在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的。
意料之外的是,破產消息來的太突然,讓我們都措手不及。雖然3月份的工資沒有著落,拿不到錢還可以采取勞動仲裁,但是手續不齊,沒有退工單和勞動手冊,我們就無法繼續找工作。一些非本地戶籍的員工就更加麻煩。所以我們一百多個員工決定組織起來申請勞動仲裁。
幾個月前,我們就意識到公司快不行了,當時領導層的回復是:分公司倉庫的續約續到了六月底,之后會搬到寶山的新場地,承諾4月中旬會付清工資,陸續安排員工辦好離職手續。
在2014年5月拿到亞馬遜投資之后,為了使“一小時速達”服務完美落地,公司一直醞釀的實體店計劃開始實行。前期就在整個上海市開了50多家,例如黃浦淮海店、普陀廣泉店等,客戶在微信下單之后,會根據定位分配到就近的線下店,然后由公司自己招聘的店長和快遞員配送。
然而,每天的銷售額和投入不成正比,除了生意出奇好的個別幾家店之外,其余的大部分店基本每天都在虧錢。大量的資金被填入線下店的缺口,公司慢慢支撐不住了。為了彌補虧損,一半的實體店陸續關閉,到最后就剩下幾家了。
由于資金重心下移到線下店,公司在官網、微店和亞馬遜這些線上銷售平臺的優惠促銷越來越少,加上京東、天貓等巨頭在生鮮領域的布局,我們的客戶流失非常嚴重,銷量也開始滑坡,從日均2、3000單到1000單左右。客戶投訴也從以前的300多條到只有50多條。節假日的福利很久沒發了,去年的年終獎金也沒再提起。公司領導層陸續走了,我記得有一個領導走之前給全體員工的郵箱發了一份辭職信,言語間表現出對公司處決的不滿。同事們開始討論內部管理層的矛盾、決策的失誤和制度的缺陷。
4月7號晚上, 宓平終于在公司微信群露面發聲
生鮮電商 行業預測:資本雖看好,但創業者還得熬下去
“友軍倒下,對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一位生鮮創業者感嘆道。
最近兩年, 生鮮電商 大熱,盈利難、燒錢多是諸多電商面前的一道坎。中國零售業生鮮研究中心委員李長明也曾對外表示,99%的 生鮮電商 都在虧損。
一位 生鮮電商 公司從業者告訴《天下網商》,生鮮行業靠價格補貼刺激消費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由于生鮮類產品是典型的高頻低客單的類目,高昂的冷鏈成本導致賣的越多反而虧的越多。所以商家主要靠推外國進口這種相對高價格,高毛利的產品來維持。
此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是一大難點。“其實從源頭來看,進口的產品損耗就低,就是他們冷鏈可以從采摘就開始了,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們的冷鏈沒有從源頭到餐桌的全冷鏈環境,后端成本太重,和常溫貨品的物流基礎設施比起來,冷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是靠一家或者幾家電商能改變的,加速是有可能的。”上述 生鮮電商 公司創始人說。
盡管 生鮮電商 市場一度被唱衰,可是這些都無法阻擋其每年近乎成倍的增長。為什么?核心還是 生鮮電商 相比較其他行業極低的電商滲透率(生鮮行業約2%,其他行業20-30%)。
中國投資咨詢網近日發布報告,2014年中國 生鮮電商 交易規模289.8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同期增長122.6%。2015年全國 生鮮電商 交易規模達到560億,預計2018年將達到1500億,而全國的生鮮市場規模預計在2.5萬億,未來的市場前景非常巨大。
資本市場的青睞也讓生鮮市場捷報頻傳,自去年年末開始,BAT三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 生鮮電商 :
2016年3月28日, 生鮮電商 “易果生鮮”再次宣布完成C輪融資,阿里巴巴繼續加碼其在生鮮領域的戰略合作伙伴。
2015年11月1日,移動 生鮮電商 平臺“每日優鮮”,繼5月騰訊領投的千萬美元A輪融資之后,再次宣布獲得2億元B輪融資。
2015年10月12日,中糧我買網獲得百度和泰康人壽領投的2億美元。至此中糧我買網的估值超過10億美金,成為食品電商行業首個“獨角獸”。
生鮮電商 創業,正如兩鮮網董事長沈斌所說:“互聯網+生鮮是一場耐力馬拉松”。由美味七七的敗局可見,要想跑好這場馬拉松,光靠喊口號遠遠不夠。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昔日滬上生鮮電商巨頭美味七七為何說倒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