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 零售 行業而言,剛剛過去的2016年無疑是風起云涌的一年。一方面,傳統 零售 關店潮有增無減,而另一方面,電商與實體商業的結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密程度,“新 零售 ”概念騰空出世。
2017年開年不久,阿里巴巴的新 零售 版圖再下一子,堪稱 零售 行業又一爆炸性新聞。1月10日早間,銀泰商業發布公告,宣布接受阿里巴巴的換股通知;與此同時,阿里巴巴要求銀泰董事會向其股東提呈有關通過協議安排私有化銀泰的建議。根據協議,完成建議交易所需的最大現金金額約為197.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7億元)。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進擊,線上與線下 零售 的界線越發模糊。未來的 零售 版圖是否已經成型,消費模式將何去何從,新 零售 的正確打開方式又會是怎么樣?
關店寒潮仍在持續
2016年伊始,傳統 零售 業的關店浪潮似乎并沒有得到好轉,這股自2015年開始刮起的關店風在去年依舊來勢洶洶,并且幾乎席卷了實體 零售 的所有業態。根據聯商網統計數據,2016年上半年,在單體百貨、購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業態中,22家公司共關閉了41家店鋪。
分業態來看,超市方面,沃爾瑪去年年初宣布全球關閉269家門店,而在中國2016已關10店。百佳超市、家樂福、永旺等企業也先后關閉了一些經營狀況不佳的門店。
百貨及購物中心的關店狀況同樣也不容小覷。去年下半年以來,外資百貨在中國市場面臨著異常激烈的競爭。日資百貨華堂商場十里堡店、百盛集團太陽宮店不約而同選擇在10月底清場,隨后11月初,英國老牌 零售 商馬莎百貨宣布全面撤離內地市場。
至于服飾業方面,昔日的“大眾鞋王”百麗、達芙妮等國內鞋企深陷關店怪圈。根據百麗國際財報顯示,去年6-8月,集團在內地關閉了276家門店,相當于平均每天關店3家。另一“鞋王”達芙妮在過去的21個月里,凈關店1562家,平均每天都有2-3家路邊店在關閉。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 零售 商的日子同樣也不好過。日前,美國梅西百貨宣布由于銷售額一直難以回升,將于2017年年內關閉68家門店,裁員人數高達上萬。德銀1月6日發布報告,稱美國主要百貨商業業績下滑嚴重,全球投資者們正在紛紛撤出。
業態更加豐富化
盡管關店還在延續,但 零售 業仍然出現不少令人欣喜的變化。縱觀2016年 零售 業,前兩個季度行業低迷,市場增速不斷下滑,轉折發生在去年第三季度,下半年開始市場走勢逐步明朗,眾多百貨、超商 零售 企業財報數據顯示銷售下滑的趨勢趨于平穩,未來逆轉有望。
IGD國際食品分析機構的研究顯示,盡管網上 零售 異軍突起,但實體模式仍將是全球絕大部分食品 零售 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家樂福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唐嘉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每一種業態都有它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任何業態都不會消亡,但是每種業態都必須不斷創新才能更好發展。
和君咨詢合伙人、 零售 事業部負責人丁昀告訴記者,未來體驗感和社交化會是購物中心業態必須增強的環節。“千篇一律的‘大盒子’似的購物中心將會逐步被淘汰,以品牌為主導的傳統百貨已經遇到發展瓶頸。”
近年來,體驗商業被視作在激烈的綜合體項目中殺出重圍的利器。購物中心為了吸引客流,不斷在餐飲、娛樂等方面加強體驗業態,例如引入運動健身房、升級原有的影院體系、加設兒童游樂園等等。丁昀認為,購物中心選擇加強體驗感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商品整體的品牌的豐滿度也必須同步增強,店鋪選址及門店陳列也同樣重要。
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認為,未來實體商業的發展歷程必定屬于“大浪淘沙”式,經營不善的門店還會持續關閉,現有的購物中心、百貨業必須得不斷推陳出新,在不斷豐富和調整自身業態的同時,還需要和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化敵為友”才能成為線下 零售 業的優勢。
線上線下不斷磨合
隨著銀泰商業私有化的啟動,馬云在去年云棲大會上提出的“新 零售 ”概念再次引爆行業,受利好消息刺激,1月10日當天 零售 股集體大漲。
實際上,梳理阿里系2016年以來的投資動作會發現,阿里巴巴一直在用實際行動推動其 零售 板塊業務的整合。繼入股三江購物以后,阿里和蘇寧共同投資的易果生鮮在去年年底宣布接盤永輝超市賣出的聯華超市。
毋庸置疑,電子商務這些年來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消費潛力。 零售 專家、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向記者表示,電商的優勢在于容易受到資本的熱捧,而資本則比較看重企業的成長性,因此線上與線下聯合可以形成新的優勢。
對于阿里此次從銀泰商業的股東成為實際控制人(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將成為銀泰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預計增至74%),丁昀認為,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以后對后者進行長期改造,而不用受到其他股東的約束,但他同時指出實體 零售 業情況十分復雜,不同區域對供應鏈的要求、消費者行為模式不盡相同,兩者結合以后結構效率的優化以及人才的培養需要很長的磨合期。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向記者表示,目前業內存在一種悖論,那就是實體 零售 的下滑是因為企業沒有擁抱互聯網的原因,而在他看來,實際上新 零售 只是一個技術手段層面的創新, 零售 業衰退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經營模式出現了問題。
“我承認新 零售 是肯定存在的,但針對的是面對新的消費環境下, 零售 企業所做出的調整行為。例如在一些新技術的推動下,以顧客為中心,去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等等。”陳立平說道。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傳統零售關店潮持續 新零售是餡餅還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