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醒目惹眼的連鎖便利店、大賣場相比,散布在社區、街角的傳統小商鋪、夫妻店,在電商沖擊下似乎難逃被淘汰的命運。但頗具戲劇性的是,隨著今年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平臺的“ 新零售 ”戰火蔓延,不起眼的夫妻店紛紛被“收編”,成為打通社區O2O“最后一公里”的戰略要塞。
電商業務滲透進社區夫妻店
今年40歲出頭的李世玲,和丈夫都來自河南商丘。2012年,兩口子在望京澳洲康都7號樓底商租下一個七八十平方米的門臉兒,開了家社區小超市。由于沒有額外人工開銷,賺的錢都落到自己腰包里,一年下來,兩口子也能凈賺幾萬元。
這家再普通不過的社區夫妻小店,卻被中商惠民社區O2O服務平臺找上門,要為他們提供進貨服務、門店改造支持,這讓李世玲有些“受寵若驚”。當然,作為交換,李世玲每月要從平臺進一定數量的商品。
在這之前,由于店面小、沒庫房,像絕大多數社區夫妻店一樣,李世玲每次進貨量都不大,進價上往往討不到便宜?,F在通過平臺訂貨,除價格有優惠外,貨架上缺啥了,馬上就能下單補貨,第二天貨品就能送達。
像李世玲這樣被中商惠民“翻牌”的夫妻店,僅在北京地區就有近千家。
另據了解,京東、阿里等電商巨頭,近來也都各自推出掌柜寶、零售通等,為小店主提供進貨服務,把電商業務滲透到本不起眼兒的傳統夫妻店。阿里巴巴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透露,阿里零售通將在三年覆蓋100萬家線下零售商店。
家門口小店觸網“進”手機
隨著互聯網浪潮席卷而至,夫妻店也借著風口“觸網”。
“以后他們也能在平臺上搶單送貨了。”中商惠民工作人員介紹說,李世玲的小超市以后還能接收到來自中商惠民消費端的訂單信息,通過搶單為居民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從而打開網上銷售的渠道。
大晚上突然想啃鴨脖、吃餃子差瓶醋、雙休日宅在家突然興起想買菜給自己做頓飯……當你需要在一個小時甚至半小時內迅速買到某樣東西的時候,電商大平臺指望不上,但悄悄“觸網”的家門口小店卻能滿足宅男宅女們的需求。
“不得了啊,15點59分下單,16點17分訂的貨已經送到手邊了…”市民樸女士忍不住在朋友圈感嘆起來。
來送貨的,不是快遞小哥,而是距離樸女士家千余米、隔壁小區社區超市的老板。幾個月前,這家超市進駐了“淘寶便利店”,只要周圍居民通過淘寶進入“淘寶便利店”,就能在他的超市里下單,然后坐等貨物上門。
在這“閃電”般的購物體驗背后,是一個個社區商超、便利店在互聯網巨頭下的“觸網”升級。
“您有訂單,尚未處理,請及時處理”。在煙店店主劉傳新的手機上,不停傳來這樣的提示。劉傳新的煙酒店,是第一批入駐“淘寶便利店”的實體店鋪之一。如今,他的客戶范圍從周邊一兩公里擴展到了方圓幾公里開外,營業額也達到了以前單純線下經營的好幾倍。
記者從淘寶進入“淘寶到家”,點擊“超市便利”選項后發現,在2公里范圍內,就有小超市、菜店、水果店、純凈水站等20多家“淘寶便利店”。這些店鋪大多承諾“半小時送達”、“60分鐘送達”,最快的一家送達時間只需要27分鐘。
小雜貨鋪升級還須闖關
原始的手工收錢變成了收銀機、刷卡機、掃碼槍全套裝備,一天的流水咋樣,再不用翻開小本本和計算器算半天,打開收銀機就一目了然;簡陋的門頭變成敞亮的大招牌;進貨再不用一家家供貨商挨個跑,打開手機就能輕松下單補貨……李世玲的夫妻店這兩年變化確實不小。
不過,對來去匆匆的顧客來說,消費體驗的變化卻不太明顯。進入小超市,仍是感覺進入稍顯雜亂的小雜貨鋪。
比起明亮整潔的連鎖便利店,夫妻店現有的改變,并沒有引來太多新客流。李世玲說,店里顧客仍然以在京外來務工人員居多,很多人都是回頭客,消費實力更強的小區居民其實并不太多。
其實,這也正是傳統夫妻店面臨的共同難題。比如在7-11這樣的連鎖便利店,都有非常專業的人員理貨,而夫妻店的經營者未經專業培訓,想一下子把小店來個徹頭徹尾的“變臉”,提升居民的消費信任度,顯然力不從心。
記者還發現,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深入推進,外來人口逐漸減少,一些夫妻店的生意已經開始受到影響。即便店里新增網上接單送貨服務,能否經受連鎖便利店擴張的沖擊,還很難預料。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新零售”看上傳統夫妻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