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大家都在說,但我們不知道這個情況。”“我們沒有接到通知,店里還是正常營業的。”在韓國連鎖折扣超市 易買得 (E-Mart)高層首次出面證實退出中國的傳聞后, 易買得 在中國的多名工作人員似乎對其工作門店的命運一無所知。
北京時間6月1日,路透社報道稱,韓國新世界集團副會長鄭溶鎮5月31日公開表示,集團旗下 易買得 超市將在進入中國20年后,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原因是店面長期的虧損,與中韓在薩德導彈部署方面的矛盾無關。這是自 易買得 超市傳出將關閉在華業務以來,該集團高層首次出面證實。
根據路透社的消息,鄭溶鎮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表,只表示將在中國6家門店租約到期時關閉。
易買得 瑞虹店正常運營。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王歆悅 圖
位于上海市虹口區的 易買得 瑞虹店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瑞虹店的租約到2019年到期。所以如果按照鄭溶鎮的說法,僅這一家門店應該也不會立刻關閉。
但這與今年4月《韓國經濟日報》的關店時間表有所沖突。4月24日,《韓國經濟日報》援引一名 易買得 企業負責人的話說:“我們預計 易買得 在中國將無法繼續生存,因此決定今年年內將剩余的6家門店全部撤出中國”,將重心轉移到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長的市場。
澎湃新聞在致電 易買得 總店時獲得了“不清楚高層決定”的答復。 易買得 位于上海的中國總部辦公室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澎湃新聞在探訪過程中發現,相關門店的日常運營正常,在工作日的中午時間客流量雖然不算特別大,但也不時有顧客進出。店員也向澎湃新聞表示:“客流量最近沒有大的變化,跟平時一樣。”在賣場旁邊的辦公區域,還不時有企業的采購人員來 易買得 的財務部采購超市的購物卡。
易買得 瑞虹店的店長也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包括進貨、團購卡在內的一切運營照常,全國6家門店也都在營業。”
《日本經濟新聞》6月1日援引 易買得 一名新聞發言人的話稱, 易買得 在中國的決策純粹是出于商業方面的考量,無關中韓關系。
目前 易買得 在中國的門店都集中在華東地區,其中,上海地區有4家,無錫市錫山區和蘇州市下轄的昆山市各有1家。
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零售品牌, 易買得 在1997年入駐上海之初,曾有在中國開1000家門店的計劃,但分店最多時也只達到26家,后來由于效益不佳、經營日漸困難,2011年開始逐漸減少分店數量。
2016年,《韓國時報》援引過一組數據稱, 易買得 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在中國關店6家和2家。其中國門店的經營虧損在2010年(即門店數最多的一年)達到最高點的1337億韓元,到2015年虧損額縮窄至400億韓元。
《韓國經濟日報》分析, 易買得 在中國始終沒有成功做起來,最大的原因是門店的地理位置不佳,這歸因于 易買得 進入中國時間過晚。另外,與本土零售商相比, 易買得 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也沒有競爭力。因此,公司不得不在2011年開始進行戰略重組,將11家門店打包出售。
近年來,實體店不景氣的 易買得 在中國也做過許多轉型調整。2015年, 易買得 先后牽手網易考拉和天貓國際,在“雙11”時還有過擠進天貓國際店鋪預售TOP20榜單的成績。
目前尚不得而知 易買得 在中國抽離實體店后,是否會繼續經營電商業務。
與 易買得 有著類似命運的樂天瑪特也在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的韓國電視購物企業也有相當一部分撤出中國。
根據路透社的消息,鄭溶鎮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表,只表示將在中國6家門店租約到期時關閉。
易買得 瑞虹店正常運營。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王歆悅 圖
位于上海市虹口區的 易買得 瑞虹店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瑞虹店的租約到2019年到期。所以如果按照鄭溶鎮的說法,僅這一家門店應該也不會立刻關閉。
但這與今年4月《韓國經濟日報》的關店時間表有所沖突。4月24日,《韓國經濟日報》援引一名 易買得 企業負責人的話說:“我們預計 易買得 在中國將無法繼續生存,因此決定今年年內將剩余的6家門店全部撤出中國”,將重心轉移到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長的市場。
澎湃新聞在致電 易買得 總店時獲得了“不清楚高層決定”的答復。 易買得 位于上海的中國總部辦公室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澎湃新聞在探訪過程中發現,相關門店的日常運營正常,在工作日的中午時間客流量雖然不算特別大,但也不時有顧客進出。店員也向澎湃新聞表示:“客流量最近沒有大的變化,跟平時一樣。”在賣場旁邊的辦公區域,還不時有企業的采購人員來 易買得 的財務部采購超市的購物卡。
易買得 瑞虹店的店長也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包括進貨、團購卡在內的一切運營照常,全國6家門店也都在營業。”
《日本經濟新聞》6月1日援引 易買得 一名新聞發言人的話稱, 易買得 在中國的決策純粹是出于商業方面的考量,無關中韓關系。
目前 易買得 在中國的門店都集中在華東地區,其中,上海地區有4家,無錫市錫山區和蘇州市下轄的昆山市各有1家。
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零售品牌, 易買得 在1997年入駐上海之初,曾有在中國開1000家門店的計劃,但分店最多時也只達到26家,后來由于效益不佳、經營日漸困難,2011年開始逐漸減少分店數量。
2016年,《韓國時報》援引過一組數據稱, 易買得 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在中國關店6家和2家。其中國門店的經營虧損在2010年(即門店數最多的一年)達到最高點的1337億韓元,到2015年虧損額縮窄至400億韓元。
《韓國經濟日報》分析, 易買得 在中國始終沒有成功做起來,最大的原因是門店的地理位置不佳,這歸因于 易買得 進入中國時間過晚。另外,與本土零售商相比, 易買得 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也沒有競爭力。因此,公司不得不在2011年開始進行戰略重組,將11家門店打包出售。
近年來,實體店不景氣的 易買得 在中國也做過許多轉型調整。2015年, 易買得 先后牽手網易考拉和天貓國際,在“雙11”時還有過擠進天貓國際店鋪預售TOP20榜單的成績。
目前尚不得而知 易買得 在中國抽離實體店后,是否會繼續經營電商業務。
與 易買得 有著類似命運的樂天瑪特也在進行大規模的結構調整。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的韓國電視購物企業也有相當一部分撤出中國。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易買得官方宣告將退出中國后 門店還在正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