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平時逛超市嗎?”第一財經記者問馬云。“額現在不逛啦。”他笑答。
14日中午,在 盒馬鮮生 超市上海浦東金橋店,馬云的到來讓超市里人頭攢動,嘈雜異常,無數手機的攝像頭閃個不停。現場并沒有采取封店措施,但一眾保安讓人難以靠近。第一財經記者好不容易擠過去扔出一個問題,等再問馬云對盒馬超市最關心什么?他已經被人流“沖走”。
好在陪馬云一起探店的張勇在結束后等車的空檔回答了第一財經記者的這個問題。他說,馬云最關心食品從源頭到餐桌的全流程數字化問題,并且要保質保量。“他還問我杭州什么時候能開一家盒馬。”
沒有時間逛超市的馬云為何這次親探盒馬?他到訪的這家金橋店是2016年1月開出的第一家盒馬超市,其品牌創始人侯毅十分低調,官方對外一直沒有承認盒馬的阿里身份,只模糊地稱盒馬與阿里巴巴僅僅是“有關聯”。直到現在上海已經開出10家店(北京剛剛開出第二家店),客流很火爆,馬云才來“驗收”,官方才正式給了盒馬一個名分。
事實上,盒馬可以被視為阿里新零售的“一號工程”。一位阿里內部人士稱,這是張勇親自孵化的一個內部項目。這樣看,今天的探店相當于張勇向馬云交出的一份新零售作業,而新零售是馬云眼下最關注、也最頻繁提及的概念。
馬云在現場親手從池子里抓起一只4、5斤重的深海帝王蟹,人群一陣興奮。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池子里的水恒定在7攝氏度左右,因為這是帝王蟹最熟悉的生存溫度。總體上看,海鮮是盒馬的招牌,顧客既可以在網上下單,自己設置配送時間,半小時內收貨;也可以在現場讓工作人員撈起一只,當下烹飪后堂吃。
記者走訪上海兩個盒馬超市后發現,堂食區域一到飯點總要盯著座位找座。這個區域的設置對進店客流量的拉動效果明顯,店里提供的免費Wi-Fi進一步留住了顧客的腳步。在短短的二十分鐘探店過程中,馬云和張勇坐在現場用一次性筷子品嘗了幾種現做的海鮮。
不同于堂吃,半成品食材、生鮮水果的網上訂單可以保證門店周圍3公里范圍內的送貨到家。馬云在現場觀察了很久設置在超市上方的傳送帶,一有網上訂單產生,理貨員就快速選好貨后裝進帆布袋,吊起由傳送帶運到上層的物流中心,打包出庫。
觀察盒馬的選址,其中有一些共性規律。以上海為例,這些店都不是開在頂級商圈里,因為這些地方雖然寫字樓集中,白領聚集,但周圍一般沒有什么社區。盒馬店一般會開在各區的中大型商圈,周圍不乏寫字樓,但更多是分布在住宅區,且住宅區的樓盤品質不算差。從這點不難看出盒馬的用戶定位。
家住上海太原路建國西路的李小姐本不在盒馬超市的3公里配送范圍,但她平時工作很忙,每天堅持讓保姆走兩個路口到3公里的臨界點去接盒馬配送員,現已形成習慣。她希望盒馬的配送范圍能夠擴大,但馬上要搬家的她恰好將新家地址選在了盒馬配送區以內。
李小姐關心的食品新鮮度問題更多時候需要靠技術去保證。盒馬一名店員現場從冷柜里拿起一盒銀鱈魚對本報記者說,魚肉在分割處理被貼上一層膜,馬上抽真空冷凍,所以在包裝里是沒有冰的,這讓魚肉更新鮮。蔬菜方面,上海盒馬門店從崇明島進貨,當天采摘銷售。
可見,除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消費體驗外,盒馬對生鮮零售最重要的變革思路是提升科技含量。馬云所關心的全流程數字化問題,也是要求通過二維碼可對商品進行溯源,流程可視可控,這可謂與傳統超市最大的一個區別。
馬云從地下一層的超市走到地上的盒馬出貨口,與物流小哥聊了幾句后乘車離開。從他全程神采奕奕的表情看,應該對這次驗收感到滿意。但背后仍留給盒馬一連串疑問。比如,擴張成本問題。據估算,想在上海覆蓋中心幾個城區的配送,盒馬可能至少要開三十家實體店,對于自采商品、自建物流的模式,究竟客流量和網上訂單量達到多少時才能覆蓋盒馬的成本,實現盈利?
另外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復制可能性。馬云本周剛剛在網商大會上說,阿里做盒馬、做淘咖啡(無人便利店),不是要把它們開遍全國各地去沖擊線下實體,而是要將這套模式輸出給第三方,帶動零售業轉型。但這之前,阿里巴巴需要自己先把樣本走通。外界猜測,阿里巴巴此前收購三江購物,入股百聯等一系列舉動,未來都有可能與盒馬模式對接。但在盒馬自己強管控下被證明可行的方案,第三方采用時如何保證標準化,能否做到馬云關心的保質保量,現在看還是一個未知。
至于探店背后的這些遺留問題,盒馬創始人侯毅下周二前后將向記者做出解答。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馬云首逛盒馬鮮生正式給名分 希望杭州也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