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多家 生鮮電商 獲得BAT大額融資,生鮮大戰正式開打。不過記者也了解到,近年來行業中不斷有 生鮮電商 退出或轉型的聲音傳出。業內分析指出, 生鮮電商 能否打破虧損怪圈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其高“死亡率”證明了 生鮮電商 絕對不會是小玩家的游戲。
繼阿里盒馬鮮生、本來生活進軍線下門店后,美團也推出掌魚生鮮加入戰團……一時間,生鮮大戰正式開打。
市場:
生鮮電商 模式各不同
2017年第一財年,天貓生鮮推出全球十大純凈原產地計劃。新西蘭、挪威、阿根廷等原產地商品,在全國11個重點城市布局,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的生鮮物流服務。
而近期阿里盒馬鮮生擴張的消息進一步吸引了各界眼光。阿里向本報介紹,目前在北京、上海、寧波開出13家門店,門店附近3公里可實現30分鐘送達。
美團則對廣州日報記者表示,掌魚生鮮的企業主體為北京寶寶愛吃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為美團點評旗下投資企業。美團外賣為其提供配送服務,實現30分鐘配送到家服務。根據記者現場探訪情況,掌魚生鮮目前主要商品品類包含飲料酒水、休閑零食、乳制品、餐飲烘焙、方便速食、繽紛鮮果等范圍,并未像盒馬鮮生、本來生活那樣售賣活海鮮產品。店里采用的還是人工揀貨的方式。
也就是說,掌魚生鮮沒有跳出之前 生鮮電商 的傳統模式,其采用的是線下超市+美團外賣+APP的模式。盒馬鮮生和本來生活則在現場體驗上有所創新,均采用了線上+線下的融合、餐飲+社交的多元化場景體驗。
釋因:
生鮮電商 瞄準萬億市場
無獨有偶,京東近日宣布生鮮加拿大館正式上線,推出海外自采,可以做到28小時送達消費者。
巨頭紛紛進軍生鮮領域與生鮮市場龐大的規模有關。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 生鮮電商 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的500億元增長了80%,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500億元。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生鮮市場規模接近1萬億元,電商的滲透率不到3%,但卻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高速增長,成為業界矚目的新藍海。不過,近年來行業中不斷有 生鮮電商 退出或轉型的聲音傳出。也有分析認為,生鮮易損、供應集中的特點決定了只有規模化的銷售、強可控的供應鏈才能解決商品從原產地到餐桌的一系列難題。
業內觀點:
自建門店經營壓力較重
本來生活副總裁劉有才告訴廣州日報記者,線上線下融合及現場加工餐飲其實都是表象,其背后的供應鏈管理、購物體驗的營造、衍生服務的提供乃至于對周邊社區的融入,才是與傳統商超最終產生區別之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生鮮電商 通過搭建門店,可以縮短冷鏈物流的時間從而降低成本,門店是消費場所也是商家的庫存,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對生鮮配送速度的要求,同時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零售的發展趨勢。自建門店雖然要面臨較重的經營壓力,但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企業的估值,獲取更多的資本認可。
不過,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盒馬鮮生、掌魚生鮮的模式也存在一定挑戰,“首先,供應鏈不是很成熟,阿里本身也不是做產銷。第二個,把一個模式放到不同的城市,用戶的喜好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管理運營供應鏈都是比較大的挑戰。”
專家說法
生鮮電商
絕非小玩家的游戲
不過, 生鮮電商 并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2016年9月,中國農業 生鮮電商 發展論壇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全國4000多家 生鮮電商 中,只有1%實現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則是巨額虧損。2016年,美味七七、水果營行等創業公司紛紛倒閉,一米鮮、愛鮮蜂等明星公司頻頻爆出裁員消息。
一邊是倒閉的消息,另一邊則是大體量的 生鮮電商 獲得BAT大額融資。記者粗略統計發現,今年先后有阿里蘇寧投資易果生鮮、京東入股天天果園、百度跟投中糧我買網、騰訊與浙商創投聯合投資每日優鮮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生鮮是電商中門檻最高、要求最高的品類,需要包括物流、金融、用戶運營在內的生態力量。但同時,生鮮也是復購率最高、市場想象空間最大的品類,值得巨頭去做深度布局。”曹磊表示,“高死亡率”也證明了 生鮮電商 絕對不會是小玩家的游戲。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接近萬億元 僅1%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