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聚事件被踢爆后, 蒙牛 好象禍端不斷。有專家文章顯示, 蒙牛 現在的品牌定位是“只為優質生活”。
錯把形象當定位。
“只為優質生活”是 蒙牛 的品牌定位嗎?“青島啤酒,激情成就夢想”呢?或者“Nike,just do it”?
實際上這些生動美妙的語句,所構筑的并非品牌定位,而是形而上的假定位。這是一個品牌獲得一定成功擁有了一定顧客群體之后,企業依據顧客群體形態或顧客認同的價值理念,順勢拔升的一種形象而已。但凡那些獲得業務成功的品牌,可以高舉這種形而上的形象論大行其道,因為他有這個資本將自己的形象加以優化。這正如一個人,他發財闊綽起來后,總想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有知識、有學問、有風度、負責任的紳士模樣是一個道理。
定位在前,顧客由定位創造,形象由顧客生成。反其道而行之,形象塑造卻不能創造顧客。
稍有智商的人都清楚,把自己打扮成闊綽的紳士模樣,并不能使自己變成真正的有錢人,充其量是一種飄飄然的附庸風雅,搞不好還會加速破產。同樣道理,一個品牌亦不能通過形象塑造來獲得業務上的成功。
一個品牌有什么樣的顧客,就擁有什么樣的形象。成功的品牌可以順勢而為,將顧客形象優化與升華為品牌形象,但尚未在業務上獲得成功的品牌,企圖通過形象塑造來創造顧客,則進入了形而上學的迷途。業務由顧客支撐,顧客由定位創造。定位準確,搶占認知,贏得顧客,業務成長,形象也就伴隨顧客的不斷累積而自然形成。這才是打造品牌的正確路徑。
何謂品牌定位?
一個企業最大的戰略是品牌。
所謂品牌,對顧客而言,就是某類產品的代表。品牌的背后是品類,一個成功品牌的背后必定站著一個偉大品類,放眼全球,沒有任何一個脫離了品類還能成長為品牌的“品牌”。如在食用油市場,魯花之所以是一個品牌,因為它代表著花生油,而金龍魚則代表著調和油,多力則代表著葵花籽油。
一個品牌最大的戰略是定位。
品牌定位就是聚焦于品類,并以一個關鍵詞準確定義品類,如海飛絲“去屑”洗發露、方太“嵌入”式廚房電器、王老吉“去火”的飲料等等。
定義品類的關鍵詞可以來自任何一個路徑來自任何一個角度,但無論來自哪里,必須符合三項基本原則。簡單化原則,這個關鍵詞如同一個刀尖,利于打入顧客心智,方便顧客識別、理解、記憶與傳播。差異化原則,這個關鍵詞必須能夠區隔競爭對手,它所定義的品類與眾不同,是一個典型的“另類”。價值化原則,這個關鍵詞所彰顯的品類價值必須對顧客具有吸引力,利益明確,具有成長空間與發展遠景,值得企業整合資源去營銷它去占領它。
檢討海飛絲的“去屑”,方太的“嵌入”,王老吉的“去火”,無不是符合了上述三項基本chaoshi168.com原則。換句話說,品牌定位惟有符合上述三項基本原則,才有可能到顧客那里打造一個代表品類的真正品牌。
品牌由企業打造,但為顧客所擁有,并在客戶那里產生價值。當一個品牌在顧客那里并不能代表某個品類時,嚴格意義上而言,它并非品牌,而是一個國家工商局注冊的商標而已。一個商標在顧客心智里的品類化歷程,正是由商標晉升品牌之路。
蒙牛 的成功。
回顧 蒙牛 的發展史,分析其成功背后的因素,除了卓越的領導人與團隊外,主要有三。
首先是洞察并把握住了牛奶品類的發展趨勢,趕上了牛奶品類的井噴時機。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講的好,說企業家要學會看“天氣預報”,這個天氣預報有一部分就是指品類發展趨勢。正如中國古人所講,做事情要先“取勢”,再“明道”,后“優術”也。
其次,是高調、熱烈的公關炒作,航天、超女、出版暢銷書等等。中國是一個特殊的市場,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皆具有好大喜功的心態,那些會“來事”,會“折騰”,愛“熱鬧”的企業自然會贏得更多青睞與追捧。 蒙牛 深諳此道。
但長遠而言,好大喜功的“來事”與“折騰”,此道法更適合于默默無名期的爆發,一旦品牌伴隨火箭升騰起來,企業更應腳踏實地經營顧客聲譽。
另外,還來自其品牌戰略定位的成功。
蒙牛 在其起步期,聰明采用了關聯戰略定位,站在巨人的旁邊,分享伊利的光芒“我是第二”,在不驚動對手扼殺其生存空間的情況下,迅速獲得了顧客的信賴。在發展期 蒙牛 又以“草原奶”為定位,借助顧客對大草原的認知優勢,在全國市場贏得了大量顧客。但正因為“草原奶”受產地資源的限制,這一概念并不支持企業的異地擴張,在2007年初,借助高檔奶特侖蘇的推廣,開始啟用“優質”概念。
但正如前文論述,“優質”是一個假定位,當作一種光環閃閃的形象塑造是可行的,但當作一種定位卻行不通。品質概念在顧客那里并不能代表一個品類,品質是任何一個品牌最起碼的道德基礎,“品德好”在現代社會并不能成就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品質好”在商品世界也不能構成一個差異化的品類。
“多”, 蒙牛 的大麻煩。
優質,是一個彈性無比的詞語,想拉多長就能拉錯長, 優質不僅可以適用于牛奶,還可以描述狗皮膏藥、感冒靈或者棺材。正是在這個彈性十足的關鍵詞之牽引下, 蒙牛 的產品線被拉進一個無底的深淵。無論檢討 蒙牛 的終端,還是廣告,現在我們可以發現, 蒙牛 的產品非常多,大約有六大細分品類,每個細分品類大約又延伸出少則幾個系列,多則幾十個系列,每個系列又衍生出多種多樣的包裝與口味,成百上千,洋洋灑灑,復雜繁多,令人眼花繚亂。
多子多禍害。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商業時期,產品琳瑯滿目并非好事情,多子多禍害。
首先,不利于顧客選擇,令顧客心生厭倦。信息多了,顧客會頭疼,商品多了,顧客會茫然,人類多了,地球則會爆炸。
其次,嚴重分散企業資源。任何一個企業的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人、財、物,對任何企業而言,永遠是稀卻資源。將有限的資源分攤到類別繁多、品種復雜的的產品那里,每個產品得到的永遠是那么一點點。以一個最現實的現象為例,超市對很多品牌而言是最重要的終端陣地,但每一家超市高昂的進場與管理成本,令企業苦不堪言。
孔子曰“逐二兔,不得一兔”,孟子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老子曰“多則惑,少則明”,佛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其中哲理可以運用到任何一個領域包括每個人的生活,在商業世界更是如此。
副品牌之禍害。
優質,是一個超級大籮筐,盡可裝進天下產品。也許正因為籃子里的產品太多了,產品線漫長且復雜,企業長官很頭疼,于是就有專家發明了一個理論,稱之為“副品牌”,以便“塊狀化”、“格子化”、“條理化”分類管理與營銷這些大量產品,“現代牧場”、“未來星”、“特侖蘇”、“隨變”等等蜂擁而至。
副品牌,看似可以更精確地表達產品的個性及賣點,利于吸引目標顧客,但實質上是舍本逐末之舉。副品牌理論實施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涌現的副品牌,要么淹沒主品牌,要么將主品牌頂下臺。這正如一個政府部門,有了一個正部長后,為照顧各方利益,又安置多個副部長,長期以往,正部長就會逐漸被犬牙差乎的副部長們所架空,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官僚現象應運而生。副品牌,橫亙在品牌與產品中間,又猶如第三者插足,只會阻礙、干擾品牌與顧客之間的關系,禍害家庭和諧。
實際上,并非 蒙牛 獨此一家犯上述錯誤,光明,伊利也再犯。既然同臺競爭的對手都在犯一個錯誤,因此,其危害好象還不至于影響眼前的的比賽成績,但若有先見者率先改正此錯誤,誰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牛根生先生有句明言“聚精會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這是一種典型的聚焦戰略。聚焦戰略,也許是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戰略,這在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以及毛澤東軍事思想中,都有過實踐驗證。但牛奶也好,雪糕也罷,在每個品類的產品線之長度與寬度上,在大量涌現的副品牌概念上,聚焦戰略同樣需要予以體現。
蒙牛 的藥方。
首先,品牌形象可以去積極塑造,但必須是在正確的品牌定位之基礎上。
其次,精簡產品品種,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勇于舍棄亂七八糟的副品牌概念。例如,“ 蒙牛 未來星兒童牛奶”,實際上, 蒙牛 品牌名下直接連貫產品名稱—“ 蒙牛 兒童牛奶”就已經表達到位,根本不需要再浪費資源打造一個蹩腳字眼“未來星”。如果個別品牌概念實在割舍不下,則讓其獨立出去,如特侖蘇。
另外,少些嘩眾取寵的“新聞制造”,多些腳踏實地的顧客聲譽耕耘。在流言蜚語面前,最好的策略就是獨善其身,用心付出。
以正確的品牌戰略定位為指引,以聚焦的拳頭產品做利器,以厚道的顧客聲譽做基礎, 蒙牛 ,中國牛,世界牛,才能真的牛!
錯把形象當定位。
“只為優質生活”是 蒙牛 的品牌定位嗎?“青島啤酒,激情成就夢想”呢?或者“Nike,just do it”?
實際上這些生動美妙的語句,所構筑的并非品牌定位,而是形而上的假定位。這是一個品牌獲得一定成功擁有了一定顧客群體之后,企業依據顧客群體形態或顧客認同的價值理念,順勢拔升的一種形象而已。但凡那些獲得業務成功的品牌,可以高舉這種形而上的形象論大行其道,因為他有這個資本將自己的形象加以優化。這正如一個人,他發財闊綽起來后,總想把自己打扮成一個有知識、有學問、有風度、負責任的紳士模樣是一個道理。
定位在前,顧客由定位創造,形象由顧客生成。反其道而行之,形象塑造卻不能創造顧客。
稍有智商的人都清楚,把自己打扮成闊綽的紳士模樣,并不能使自己變成真正的有錢人,充其量是一種飄飄然的附庸風雅,搞不好還會加速破產。同樣道理,一個品牌亦不能通過形象塑造來獲得業務上的成功。
一個品牌有什么樣的顧客,就擁有什么樣的形象。成功的品牌可以順勢而為,將顧客形象優化與升華為品牌形象,但尚未在業務上獲得成功的品牌,企圖通過形象塑造來創造顧客,則進入了形而上學的迷途。業務由顧客支撐,顧客由定位創造。定位準確,搶占認知,贏得顧客,業務成長,形象也就伴隨顧客的不斷累積而自然形成。這才是打造品牌的正確路徑。
何謂品牌定位?
一個企業最大的戰略是品牌。
所謂品牌,對顧客而言,就是某類產品的代表。品牌的背后是品類,一個成功品牌的背后必定站著一個偉大品類,放眼全球,沒有任何一個脫離了品類還能成長為品牌的“品牌”。如在食用油市場,魯花之所以是一個品牌,因為它代表著花生油,而金龍魚則代表著調和油,多力則代表著葵花籽油。
一個品牌最大的戰略是定位。
品牌定位就是聚焦于品類,并以一個關鍵詞準確定義品類,如海飛絲“去屑”洗發露、方太“嵌入”式廚房電器、王老吉“去火”的飲料等等。
定義品類的關鍵詞可以來自任何一個路徑來自任何一個角度,但無論來自哪里,必須符合三項基本原則。簡單化原則,這個關鍵詞如同一個刀尖,利于打入顧客心智,方便顧客識別、理解、記憶與傳播。差異化原則,這個關鍵詞必須能夠區隔競爭對手,它所定義的品類與眾不同,是一個典型的“另類”。價值化原則,這個關鍵詞所彰顯的品類價值必須對顧客具有吸引力,利益明確,具有成長空間與發展遠景,值得企業整合資源去營銷它去占領它。
檢討海飛絲的“去屑”,方太的“嵌入”,王老吉的“去火”,無不是符合了上述三項基本chaoshi168.com原則。換句話說,品牌定位惟有符合上述三項基本原則,才有可能到顧客那里打造一個代表品類的真正品牌。
品牌由企業打造,但為顧客所擁有,并在客戶那里產生價值。當一個品牌在顧客那里并不能代表某個品類時,嚴格意義上而言,它并非品牌,而是一個國家工商局注冊的商標而已。一個商標在顧客心智里的品類化歷程,正是由商標晉升品牌之路。
蒙牛 的成功。
回顧 蒙牛 的發展史,分析其成功背后的因素,除了卓越的領導人與團隊外,主要有三。
首先是洞察并把握住了牛奶品類的發展趨勢,趕上了牛奶品類的井噴時機。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講的好,說企業家要學會看“天氣預報”,這個天氣預報有一部分就是指品類發展趨勢。正如中國古人所講,做事情要先“取勢”,再“明道”,后“優術”也。
其次,是高調、熱烈的公關炒作,航天、超女、出版暢銷書等等。中國是一個特殊的市場,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皆具有好大喜功的心態,那些會“來事”,會“折騰”,愛“熱鬧”的企業自然會贏得更多青睞與追捧。 蒙牛 深諳此道。
但長遠而言,好大喜功的“來事”與“折騰”,此道法更適合于默默無名期的爆發,一旦品牌伴隨火箭升騰起來,企業更應腳踏實地經營顧客聲譽。
另外,還來自其品牌戰略定位的成功。
蒙牛 在其起步期,聰明采用了關聯戰略定位,站在巨人的旁邊,分享伊利的光芒“我是第二”,在不驚動對手扼殺其生存空間的情況下,迅速獲得了顧客的信賴。在發展期 蒙牛 又以“草原奶”為定位,借助顧客對大草原的認知優勢,在全國市場贏得了大量顧客。但正因為“草原奶”受產地資源的限制,這一概念并不支持企業的異地擴張,在2007年初,借助高檔奶特侖蘇的推廣,開始啟用“優質”概念。
但正如前文論述,“優質”是一個假定位,當作一種光環閃閃的形象塑造是可行的,但當作一種定位卻行不通。品質概念在顧客那里并不能代表一個品類,品質是任何一個品牌最起碼的道德基礎,“品德好”在現代社會并不能成就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品質好”在商品世界也不能構成一個差異化的品類。
“多”, 蒙牛 的大麻煩。
優質,是一個彈性無比的詞語,想拉多長就能拉錯長, 優質不僅可以適用于牛奶,還可以描述狗皮膏藥、感冒靈或者棺材。正是在這個彈性十足的關鍵詞之牽引下, 蒙牛 的產品線被拉進一個無底的深淵。無論檢討 蒙牛 的終端,還是廣告,現在我們可以發現, 蒙牛 的產品非常多,大約有六大細分品類,每個細分品類大約又延伸出少則幾個系列,多則幾十個系列,每個系列又衍生出多種多樣的包裝與口味,成百上千,洋洋灑灑,復雜繁多,令人眼花繚亂。
多子多禍害。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商業時期,產品琳瑯滿目并非好事情,多子多禍害。
首先,不利于顧客選擇,令顧客心生厭倦。信息多了,顧客會頭疼,商品多了,顧客會茫然,人類多了,地球則會爆炸。
其次,嚴重分散企業資源。任何一個企業的資源永遠是有限的,人、財、物,對任何企業而言,永遠是稀卻資源。將有限的資源分攤到類別繁多、品種復雜的的產品那里,每個產品得到的永遠是那么一點點。以一個最現實的現象為例,超市對很多品牌而言是最重要的終端陣地,但每一家超市高昂的進場與管理成本,令企業苦不堪言。
孔子曰“逐二兔,不得一兔”,孟子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老子曰“多則惑,少則明”,佛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其中哲理可以運用到任何一個領域包括每個人的生活,在商業世界更是如此。
副品牌之禍害。
優質,是一個超級大籮筐,盡可裝進天下產品。也許正因為籃子里的產品太多了,產品線漫長且復雜,企業長官很頭疼,于是就有專家發明了一個理論,稱之為“副品牌”,以便“塊狀化”、“格子化”、“條理化”分類管理與營銷這些大量產品,“現代牧場”、“未來星”、“特侖蘇”、“隨變”等等蜂擁而至。
副品牌,看似可以更精確地表達產品的個性及賣點,利于吸引目標顧客,但實質上是舍本逐末之舉。副品牌理論實施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涌現的副品牌,要么淹沒主品牌,要么將主品牌頂下臺。這正如一個政府部門,有了一個正部長后,為照顧各方利益,又安置多個副部長,長期以往,正部長就會逐漸被犬牙差乎的副部長們所架空,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官僚現象應運而生。副品牌,橫亙在品牌與產品中間,又猶如第三者插足,只會阻礙、干擾品牌與顧客之間的關系,禍害家庭和諧。
實際上,并非 蒙牛 獨此一家犯上述錯誤,光明,伊利也再犯。既然同臺競爭的對手都在犯一個錯誤,因此,其危害好象還不至于影響眼前的的比賽成績,但若有先見者率先改正此錯誤,誰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牛根生先生有句明言“聚精會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這是一種典型的聚焦戰略。聚焦戰略,也許是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戰略,這在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戰爭論以及毛澤東軍事思想中,都有過實踐驗證。但牛奶也好,雪糕也罷,在每個品類的產品線之長度與寬度上,在大量涌現的副品牌概念上,聚焦戰略同樣需要予以體現。
蒙牛 的藥方。
首先,品牌形象可以去積極塑造,但必須是在正確的品牌定位之基礎上。
其次,精簡產品品種,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勇于舍棄亂七八糟的副品牌概念。例如,“ 蒙牛 未來星兒童牛奶”,實際上, 蒙牛 品牌名下直接連貫產品名稱—“ 蒙牛 兒童牛奶”就已經表達到位,根本不需要再浪費資源打造一個蹩腳字眼“未來星”。如果個別品牌概念實在割舍不下,則讓其獨立出去,如特侖蘇。
另外,少些嘩眾取寵的“新聞制造”,多些腳踏實地的顧客聲譽耕耘。在流言蜚語面前,最好的策略就是獨善其身,用心付出。
以正確的品牌戰略定位為指引,以聚焦的拳頭產品做利器,以厚道的顧客聲譽做基礎, 蒙牛 ,中國牛,世界牛,才能真的牛!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多”是今日蒙牛最大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