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阿里的互聯網基因和大數據優勢還未能對高鑫旗下的傳統零售賣場帶來明顯的增益。
8月8日晚間, 大潤發 母公司高鑫零售發布了半年報,這是自阿里去年11月入主后,高鑫零售發出的第一份有阿里參與痕跡的半年業績報。
這份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內,高鑫零售營業額微降,從上年同期的540.8億元降至540.6億元;毛利為129.22億元,同比增長2.7%;經營溢利為26.99億元,同比減少7.7%。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為17.58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17.57億元增加人民幣0.01億元,增幅為0.1%。
有兩個關鍵數據出現了負增長。其一,是同店銷售增長為-1.56%,超過去年同期-0.90%的數字,意味著同店銷售負增長在加劇。此外,銷售貨品所得營業額較去年同期的522.94億元減少1.31億元至521.63億元,下滑了0.3%。與之對應的,是運營成本提升了5%,由去年同期的92.6億元增加到了97.2億元。
唯獨B2B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營業額25億元,超過了該業務去年的全年業績。高鑫零售預計,今年該業務的年銷售額可能會翻番。
整體而言,比起前幾年高鑫零售持續而穩定的增長勢頭,這半年來,高鑫零售的業績著實有點難看。在半年報中,公司將此歸因于2008年上半年零售業競爭激烈、多元化購物方式對傳統大賣場造成不利影響所致。
這也說明,短期內,阿里的互聯網基因和大數據優勢還未能對高鑫旗下的傳統零售賣場帶來明顯的增益。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投資約224億港幣,直接和間接持有了高鑫36%的股份。雙方從而結成戰略聯盟,就供應鏈、網上平臺、分享數據、整合系統及硬件等方面簽署了合作協議。此后,阿里的基因開始逐步植入 大潤發 。今年6月11日,阿里宣布全國100家 大潤發 門店完成新零售改造,將使得后者的效率更高。包括在手淘“淘鮮達”頻道設置 大潤發 的入口,將天貓的優勢商品引入 大潤發 門店;在 大潤發 門店周圍3公里范圍內,最快實現1小時到家的配送服務等。
高鑫零售在半年報中提到,未來公司的發展重點,是對實體店鋪實踐線上、線下渠道的整合,并將各實體店的輻射范圍由原本固定的周邊3公里擴大至10公里、甚至30公里。
此外,也將與阿里旗下各業態、尤其是盒馬鮮生加深合作。比如,實現雙方的聯合采購,在 大潤發 華東所有門店推出盒馬鮮生自有品牌日日鮮及帝皇鮮的生鮮食品;并在 大潤發 門店種引入淘寶心選、天貓智能母嬰區等業態。在業態嘗試方面, 大潤發 還與阿里巴巴聯合創立了“盒小馬”——一種針對較低層級市場開設的、供應生鮮及快消產品的店鋪,以加盟方式拓展,目前已于今年6月開出了第一家門店。
截至2018年6月30日,高鑫零售在全國范圍內擁有472家綜合性大賣場,其中約70.0%為租賃門店,29.7%為自有物業門店及0.3%為承包店鋪。它旗下67%的門店位于三四線城市,開在一線城市的門店數量僅占總數的近8%。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阿里入主尚未能救大潤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