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媒體PYMNTS日前發文稱,家居產品零售商 宜家 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亞馬遜等電商巨頭的巨大壓力,其新任CFO正想方設法開拓線上業務,希望從亞馬遜手里拿回曾屬于自己的市場。
線上領域競爭激烈
PYMNTS的文章中提到,為應對用戶消費習慣急速變化的趨勢, 宜家 準備加大對其線上業務的重視,增加對線上業務和實體門店的投資。路透社近期也曾報道, 宜家 正面臨來自亞馬遜的巨大壓力,并計劃增加對線上業務的重視,并改善線下門店來吸引顧客回流。
在線上業務方面,亞馬遜旗下已有兩個家居品牌,而目前 宜家 在線上業務方面難以與亞馬遜抗衡。2017年12月,亞馬遜收購了無線安全攝像頭公司Blink。2018年3月,亞馬遜先以10億美元收購了智能門鈴廠商Ring,又參與了加拿大智能溫控器公司Ecobee的C輪融資,向智能家居市場擴張的意圖十分明顯。
2017年年底,亞馬遜決定不再上線 Google Nest 的新品,理由是新的 Nest 恒溫器和 Nest Secure 家庭安全系統存在產品問題。而谷歌也宣布停止為亞馬遜Echo Show音箱提供YouTube服務。由此可見,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美國戰場上,亞馬遜和谷歌等巨頭絲毫沒有掩飾自己打壓對手的意圖。
而老牌家居巨頭 宜家 的處境更為尷尬,其在線上零售和科技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優勢,用中國人比較熟悉的方式來講, 宜家 既錯過了新零售的風口,也錯過了AI的風口,甚至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資格做人家的對手。
只要開始就不是太晚
胡文西奧·馬茲圖(Juvencio Maeztu)曾是 宜家 印度區的CEO,如今是 宜家 的CFO。他表示,“亞馬遜和Flipkart都開始搶我們的市場,當務之急就是拿回曾屬于我們的客源。未來我們還要繼續加大投資力度,雖然這會給 宜家 的盈利狀況帶來壓力。 宜家 會盡全力恢復與消費者的聯系,簡化購物流程,讓顧客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購物。為此, 宜家 會加大投資力度,至少也會與現在持平。”
2016-2017財年, 宜家 集團在門店,分銷,客服網絡,購物中心,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投入超過31億歐元 。馬茲圖表示, 2018到2020年期間,在門店網絡拓展、新的城市門店模式、數字服務和電商等方面的投資都不會低于2017財年的水平 。
馬茲圖還提到, 宜家 也在盡量控制成本,同時優化其他服務。目前, 宜家 已經逐漸將送貨上門和組裝家具的服務推廣到了全球各個地區,下一步的計劃就是降低服務價格,提高服務水平。2017年9月, 宜家 收購了互聯網家政服務平臺TaskRabbit,就是這方面的舉措之一。
其實,2016-2017年投入了31億歐元的 宜家 早就開始發力線上,只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競爭對手更快的發展速度讓 宜家 仍然相形見絀。從另一個角度講,用戶在 宜家 門店中可體驗、可搭配、可購買、可自提、可配送的模式,不就是現在電商巨頭們所憧憬的新零售的雛形么?
宜家 的核心產品是家居,但其精髓是給顧客一個他們自己想不到的“家”的模樣。從產品角度講,大件家居產品的零售早晚還是要回歸線下,這并不是在線看了產品圖就能放心下單的產品;從第二個角度講, 宜家 在其目標客戶群中已有了足夠的口碑,通過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形成了更為獨特的產品風格。在消費升級時代線上擁抱線下的熱潮中,電商在價格和便捷度方面所保有的優勢并不能在家居零售領域盡情施展。
當然,仍舊無法否認的是,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科技與零售巨頭們已經對 宜家 曾安然享用的市場發起了沖鋒,他們的在技術和零售方面的優勢仍然無法避免。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在擴展自身業務時帶著橫掃一切的態勢, 宜家 被動防御的態勢顯然還不夠力度。
寫在最后
宜家 創始人坎普拉德老爺子的去世帶給我們的是或多或少的懷念,留給 宜家 的是精神和理念的傳承。我們確實不會常常在逛商場的時候感受到家的感覺,但是很多人表示在 宜家 感受到過。就像不管門店內如何吵鬧,逛 宜家 的人仍能感受到安靜,希望新零售喧囂的戰火中, 宜家 一年31億歐元的“炮彈”不要炸毀這種“不食煙火氣”的傳承。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曾不食煙火氣的宜家,每年31億歐元參戰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