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林女士發現自家附近的好又多成都府青店停業了,想起當年的勝景,她不僅有些悵然若失。好又多其隸屬于全球零售業巨頭沃爾瑪集團,沃爾瑪大賣場營運高級總監吳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考慮,改善業態組合,確保公司在市場發展的正確軌道上”。
其實,這并非是發生在大型超市領域的單一現象。據媒體公開報道及企業公告,2013年國內主要連鎖企業關店總數達35家。關店原因不一,公開理由大多是“租約到期”“模式調整”“戰略性關店”等。而與此同時,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日發布的“2013年度行業發展狀況調查”顯示,業態與大型超市相近的社區便利店不論是門店數還是銷售額都在快速增長。
兩相對比可以看出,一度發展強勢的大型超市正面臨來自社區便利店的沖擊。那么,關店背后是否還隱藏著其他原因?大型超市未來的發展出路在哪里?而面臨同行間更加激烈競爭的便利店又該如何穩扎穩打?成都商報記者將為您帶來深度解析。成都商報記者魏暉黃漫麗攝影報道
好又多府青店:
營業五年近日謝幕
今年4月23日起,好又多府青店停止營業,這也是繼去年6月新鴻店和11月中天店之后,不到一年時間沃爾瑪集團在成都地區關閉的第三家店。
家住府青路陽光嘉苑的市民林女士,經歷了好又多府青店的開業至關店,談及在此購物的經歷及變遷,林女士表示曾經很信賴這一家店,但后來由于周邊小超市和便利店的興起,她漸漸去得少了。“我還記得當時這家好又多開店的時候,發了好多宣傳單,那段時間,魚、肉這些生鮮特別便宜,來逛的人每天都很多。我當時隔三差五就要來買菜、買油,基本上什么都在這買。后來三友路那邊開了一家人人樂,財富又一城又開了家樂福,我基本上就不去了,一是因為這里離我家稍微有些遠,另外這家超市非常小,樓上樓下的格局顯得不太方便。我大概有兩年都沒來逛過了,關店的消息對我的生活也沒有什么影響。”
而與府青店緊鄰的淺水半島,步行到好又多府青店僅需五分鐘。淺水半島的業主凌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很近,但一個月也就去一兩次,主要買海鮮、水果,那里小黃魚特別便宜。但如果是買油米這些重的東西,一般就在樓下紅旗、舞東風、WOWO買。好又多這家店的周圍其實有很多家庭和孩子,她倒更希望能有個可以購物又可以順便帶小朋友耍的地方,但好又多沒有這個功能。
消費者調查:去便利店的次數多過超市
在成都商報記者隨機采訪的數十位消費者中,不少人都有一個相同的感受,仿佛一夜間,家門口開了不少社區便利店,WOWO、樂多、7-11、佳士多、全家……這些社區便利店爆發式的發展,的確讓生活便利了不少。
案例一:再沒坐過超市購物班車
萬女士55歲全職主婦
6年前萬女士在游樂園附近租房,平時女兒上班去了,她就一個人去超市買菜回來做飯。當時周圍沒什么大的超市,萬女士就在曹家巷坐免費班車去SM廣場的沃爾瑪,有時候也去梁家巷那邊的好又多,那時候班車給市民提供了很多便利,后來她搬到交大,漸漸地去超市的時間越來越少,因為附近的便利店非常多。有時候看到沃爾瑪的班車她還有點懷念以前的生活。
案例二:“近”就是最大的優勢
曾女士33歲外資企業
曾女士的女兒3歲多,原來女兒穿的、吃的、用的,一般都在超市解決。去年開始,由于附近開了一家孩子王,品種非常齊全,曾女士很快成為會員。她表示,在針對性很強的專業賣場購物,與超市相比感受要好很多,而且不管怎么說,“近”就是最大的優勢。
案例三:超市被菜市和便利店取代
陳先生62歲退休干部
陳先生幾乎不在超市里買肉、買蔬菜,總是去菜市場。他有自己的“進貨渠道”,并覺得這很有樂趣。后來家附近慢慢開了很多家小型的蔬菜超市,東西還不錯,關鍵是也很方便,久而久之就成了陳先生現在的主要“進貨渠道”了,而便利店更是他時常出入的購物地點,經常去買衛生紙、洗潔精,甚至是油和米。
便利店突圍戰: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店萬店爭相開
曾經只在電視劇中看到男女主人公提著衣服到便利店去干洗、在便利店吃午餐、喝下午茶的情景,隨著成都的便利店越開越多,這種方便的生活也逐漸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爆發之戰:店面數量猛增
近年,成都的便利店在品牌和數量上,都呈現爆發式增長。就在5月6日,WOWO超市在成都開出了第347家門店。佳士多便利店,從2007年發展到目前已有30余家,今年更是計劃再開24家;全家便利店2012年首次開出3家店,目前已有26家,并預計今年年底達到40-50家。7-11于2011年開業第一家,如今已有了約100家店,今年還計劃在成都開30家。
對于這種爆發式增長的現象,各個便利店都有自己的看法。佳士多方面認為,大型集約超市的縮減,小規模便利店的突起,是由于消費者生活半徑使然。而全家便利店則表示,便利店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節奏日益加快的年代,給顧客便捷、精選的商品提供,節省顧客購物時間,節省顧客交通移動時間。7-11也認為便利店的業態有著它獨特的“小而美”優勢。
佳士多還透露,開店50家后會有政策和財務上的支持。而7-11也表示,按照相關政策,完成一定的指標相關部門都有補助或獎勵支持,這些指標包括開店數量、增設服務項目、超額納稅等。當下大環境對于便利店來說,是非常樂觀的。
競爭之戰:差異化服務
那么各家便利店如何在眾多便利店中突出重圍,也就成為了新的挑戰。對此,各家便利店也都各有計劃,信心滿滿。佳士多便利店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我們大小店都在做,對于位置選擇上有自己的判斷,價格有親和力,又跟得上國際潮流。接下來我們還要不斷推出適合本地人口味的特色熟食,堅持團隊年輕化,堅持親和力,服務至上,顧客至上,推陳出新。”
全家便利店則表示:“我們自有品牌商品包括各式米飯類、三明治、壽司及飯團類鮮食,還有國外技術合作的面包,而且率先與支付寶合作,提供支付寶錢包快捷消費服務,非常便民。”
7-11認為:“我們最獨特的是快餐文化,會根據不同的季節開發不同的特色商品。另一方面,我們增設了多種便民服務,如ATM機、無線WIFI、代售演唱會門票等等,為顧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專家解讀:超市PK便利店,“性價比”和“便利性”之爭
四川省商業地產聯盟、四川省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
1、關于關店:該關就關,及時止損
“收益不好、地段不好的門店就應該關掉,進行調整也好,重新選址也好,對超市來說這是順理成章的。”冉立春認為,大型超市不計成本、盲目的擴張,使得在市場發展進入理性階段之后,必然要面臨重新洗牌。就像府青路的好又多,面對周邊的社區便利店,很難有競爭優勢。
2、關于“被取代”:誰也取代不了誰
冉立春說,超市在國內的發展只有短短二十年時間,但在目前國內仍然是零售業的主力業態,人們居家生活主要的物品還是來源于超市。
便利店和超市的目標客群不同,服務方式也不同,兩者誰也取代不了誰。超市主打低價牌,滿足人們日常居家生活的需求。而當人們的消費達到一定程度,不愿再為了走路或購物花費更多時間,家門口的便利店就成了最佳選擇。
冉立春表示,便利店現在還處于品牌拓展期,除了已經成熟的外來品牌之外,本地的一些便利店品牌僅僅處于初步發展期。
3、關于未來發展:兩者應各有所長
冉立春認為,超市的最大優勢在于生鮮和平價,這是連菜市場都無法全部超越的。因此超市在選好地段的同時,只要堅定地把這一優勢繼續保持下去,未來的發展前景不言而喻。對于便利店來說,需要注意“選好位置”、“考慮成本”、“合理競爭”三個方面的問題。再者,便利店應開展更多的中間業務,比如說代收代繳、洗衣服務、快遞收寄業務等等,體現出真正的“便利”特點。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便利店勢頭迅猛 大超市收縮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