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阿里巴巴在上海舉行了“滬商節”,會議以“滬通、滬聯、互聯網+”為主題舉行了“互聯網外貿主題分享”和“生態圈高峰論壇”兩大活動。活動上,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業務負責人、國際事業部資深總監余涌對互聯網+外貿及外貿生態圈進行了解讀。
他認為,互聯網+是整個互聯網發展進程中的第三個階段,互聯網將會成為一個基礎設施,改變每一個環節。而第四個階段,DT(數據科技)時代,將會產生新的商業文明。互聯網當不再是一個工具、一個渠道,企業甚至可以用互聯網改造每個環節,改造商業邏輯、商業模型。今天整個外貿行業在大洗牌,而阿里巴巴的邏輯是讓中小企業抱團成長,阿里巴巴作為所有中小企業背后的那個力量,共建一個大生態,把所有互聯網+能夠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的因素都整合起來,通過一種合適的方式,把它變成中小企業的基因。
談互聯網+:改造商業邏輯和模式
互聯網+是當下最熱的詞匯,大家很清楚,互聯網+一定是整個互聯網發展進程的一個階段——第三階段。
互聯網的第一階段從1995年到2005年,那個時候我們不太講互聯網,很多時候老板創業往往講電腦,或者說我有臺計算機。為什么叫它計算機?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它在我們眼里就是一個工具。什么是工具?電話機、傳真機就是一個工具,當時電腦就是一種商務工具,這個過程我們走了十年。
第二個階段是從2005年后的十年,這階段叫做電子商務。這個階段大部分人對它的理解就是渠道,主要是用來說企業在線下有生意,然后做個阿里巴巴、做個百度推廣,除了有線下渠道,還有線上渠道。
第一個階段給企業帶來了便利性,第二個階段幫企業拓寬了商路。但是有人覺得,沒有互聯網照樣能做生意,因為傳統渠道也一直在做。第二階段的時候,互聯網只是有比例的滲透,做了可能有個加速度,沒做也不會死,但是現在第三階段來了。
第三階段是互聯網+,第二階段我們叫+互聯網,是做生意找渠道,渠道+互聯網、銷售+互聯網、營銷+互聯網等等,第三階段互聯網+完全不一樣,它以后會成為一個基礎設施,改變每一個環節,不僅有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醫療、電子科技、電子游戲,所有的一切都開始電子化了。回到企業內部,原來電子商務做或者不做,只是我們拿來找更多訂單、找更多客戶的一條路子,如果我訂單足夠多,我可以不碰電子商務。但是到第三階段互聯網+的時候,你的信息獲取、管理模式、營銷采購、供應鏈、資金鏈、物流鏈等環節都要互聯網+了。你如果不擁抱互聯網+,你看到在第二階段的時候人家只是比你快一點,在第三階段就決定誰能生存下去了。
那么互聯網的第四個階段是什么?那就是DT(數據科技)時代。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包括小米……要的其實都是共同的東西——數據。比如小米手環,你每天戴在身上,所有的健康數據都會被返還過去,因此它都沒打算在產品上賺錢。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搞的那么熱鬧,他們哪個在產品上面賺錢了?他們都是在沉淀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把用戶的商業邏輯畫出來、把用戶的需求畫出來,然后跨界。第四個階段產生了新的商業文明。
在這個階段你說都是大佬們玩的游戲,不是的,因為在北上廣深已經產生了非常多這樣的創新項目和創業企業,一種是創業是針對新業務,另一種是傳統的業務但他用新的模式做。越來越的85后、90后,三五個人成立一個公司,一到兩年銷售額就可以過億,為什么?有很多銷售額過億的公司他們的銷售模式跟小米一樣,能外包的外包,所有的銷售環節能社會化的就社會化,把所有的精力聚焦起來做一件事情——客戶體驗。第四個階段做生意的邏輯跟現在做生意的邏輯不一樣,不再是簡單的說你把互聯網當一個工具、當一個渠道,甚至用互聯網改造每個環節,因為它改造的是你的商業邏輯、改造你的商業模型。
我們要說的是面對這些變化、內部變化、行業變化、時代的變化今年的外貿很難做,但是不好做不代表沒有商家,沒有市場,它只是不斷的在更替,不斷的在洗牌,外貿在發生整個的大洗牌,整個的外貿模式將會發生改變。
談生態圈:用新模式面對新環境
做阿里巴巴外貿的很多企業都會加入商圈,這個商圈是什么意思?就是生態圈。我們看中小企業主以前做事的方法,一個中小企業有一點像花盆,整個企業就是這個花盆里面的一棵樹,老板就是這顆樹的樹根,整個企業像在花盆里面種花。今天不能再這么做了,大量外面的浪潮沖擊,產品迭代非常快,它對中小企業的沖擊非常大,中小企業必須要有一種新模式面對這樣新環境。
我們想到的新模式就是把花盆打破,把所有花盆里面的樹種在一起,種在一起就會出現一個生態。未來我們看到中小企業抱團成長,阿里巴巴作為所有中小企業背后的那個,是代表中小企業的一員,結合百千萬家中小企業一起跟銀行去談資金,跟物流公司去談價格,我們把所有的東西談完以后把它放到生態圈里面讓中小企業共享。我們試圖創造這樣一個環境:一家一年只有幾十萬銷售額的小企業,但是他們可以享受幾十億美金的大公司一樣的價格、一樣的服務,這是阿里巴巴可以為每一家中小企業做到的。
阿里巴巴沒有資格來輔導、教育每家中小企業,但是阿里巴巴把十個客戶、一百個客戶、一千個客戶融到一起,客戶之間在相互學習,客戶之間在相互走動,資源被打通了,眼界被拓寬了,小企業成長就快了,這大大提升了中小企業的存活率,也大大提升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這就是我們說的生態圈。在生態圈外面的跟在生態圈里面的,存活率相差一半,發展速度也相差一半,所以我非常有信心。
回過頭來講中國外貿,這是一個真實的數據,整個阿里巴巴去年的平臺上面,我們整個客戶2015年比2014年增加60%,我們很驕傲,整個外面在下降,我們增加60%。你們可以質疑我這個數據的真實性,但是我很有底氣跟大家說,我們連續調研三年,我們用的是國際知名的公司,用的是同一口徑,這不是阿里巴巴厲害,這是你們厲害,因為你們已經比沒有接觸互聯網+的那些人強大了。
阿里巴巴的邏輯不是要從客戶上賺錢,而是帶著所有的客戶去打敗你的同行,并且向傳統第三方,比如銀行業去挑戰,挑戰他們固守的那些利潤空間,挑戰之后讓客戶收益。從企業角度來講,你有能力去做生態圈,就先去做生態圈,你做不了生態圈的先加入阿里巴巴這個大生態,你就會越來越能理解互聯網+是什么,生態圈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個新公司,你馬上可以面對全球的客戶,你馬上可以面對一套已經成型的人才招聘體系,你馬上可以得到一套成熟的人才培訓體系,你馬上可以開闊眼界獲得這些資源,你馬上可以得到和大公司一樣的物流價格,這就是我們強調的生態優勢。
阿里巴巴B2B業務有一套核心方案是整個企業跨境電商的整體解決方案,我們希望你即使是一家內貿公司,通過阿里巴巴整體跨境解決方案可以做外貿,難度比內貿還要低。如果你原來是做外貿的,希望經過這一套體系以后今后大大提升效率。
我們共建一個大的生態,把所有互聯網+能夠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的因素都整合起來,通過一種合適的方式,把它變成中小企業的基因,然后是阿里巴巴做不了的,是每一個企業家你們能夠做的,就是把這個基因重組以后變成一個新的物種、新的商業模式,所以新的中國外貿的做法將會出現跟上一個時代中國制造的邏輯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很有信心說改變就在這兩年。
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更快,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跟大家一起共勉。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阿里資深總監余涌:DT時代中小企業更要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