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便利 店行業的諸多討論中,北京常常是以“不 便利 ”的身份出現,2014年北京 便利 指數排名倒數第二。不過,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城市 便利 店指數顯示,北京已經躍居第五,門店增速達到了23.5%,成為 便利 店發展的明星區域。過去三年中,北京 便利 店的成長有目共睹,但從飽和度即人均 便利 店擁有數量上看,北京每7185人擁有一家 便利 店,與第一名1096人擁有一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這個差距除了門店數量和密度,還有 便利 服務項目以及政策支持力度。
市場炒熱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剛剛發布的2016年中國城市 便利 店指數顯示,在調查的36個城市中,北京出現了有統計以來排名最高的一次,第五名。在城市 便利 指數上,2015年北京排名第十;2014年、2013年北京均排名倒數第二。
三年時間,北京一躍成為 便利 店的熱土。北京不適合發展 便利 店的論調近兩年越來越少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北京 便利 店進入巷戰。在北京東五環常營商圈,兩家7-11占據了兩個地鐵出口,羅森開在一棟住宅樓的底商,全家最早開店,位置在住宅區和寫字樓相鄰的一個拐角,“快捷健”以售賣飲料為主,兩個新創業的品牌“歐克萊”和“鄰家”并排開店而且兩者距離不到5米。
從統計結果來看,2015年的 便利 店品牌已達到262個,如上海、深圳、南京的 便利 店品牌均超過了10個。北京 便利 店市場火熱的一個側面便是新晉連鎖品牌不斷增多。靠模仿7-11的北京本土品牌全時,四五年間已經在北京布局了200家左右的門店,而更晚進入市場的鄰家 便利 店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穩步推進了將近30家門店,正大優鮮去年10月進入北京市場,華冠商業上個月剛剛在房山開出第一家 便利 店華冠EXPRESS。此時,站在北京 便利 店市場外張望的還有EASY家樂福、麥德龍旗下的合麥家。
需更多政策支持
事實上, 便利 店炙手可熱并非北京獨有,近幾年,中國 便利 店行業保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是零售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業態之一。2015年的中國 便利 店仍然保持著較高的發展速度。從統計結果來看, 便利 店增長率超過20%的城市占到所調查城市總數的47.5%。哈爾濱、武漢、長沙是增長速度最快的三個城市,其中哈爾濱的增長率達到了33.3%。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認為,近兩年北京市商務委推出的一系列鼓勵政策及各大品牌角逐北京市場,令北京市 便利 店的增速也達到了23.5%,成為 便利 店發展的明星區域。 2015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出關于印發《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的通知,將 便利 店作為生活性服務業的重要一項予以重視。今年初,北京市商務委主任閆立剛也對外表示,北京目前每百萬人只有140家 便利 店,搭載服務也少,部分地區無照無證經營的小商小販問題突出,這些都是北京生活性服務業的短板,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按照規劃,2017年底前,北京將在零售行業培育5家年銷售額超過60億元的連鎖超市,以及3-4家門店超過200個的連鎖 便利 店企業。雖然政策規劃 便利 店是重要一環,不過政策支持上北京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據統計,在政策支持度方面,北京排名第15,屬于“一般”水平。
便利 轉移線上
便利 店提供 便利 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有盡可能多的門店,覆蓋范圍和密度盡可能大,但是北京對 便利 店租賃的房屋用途上有一定限制,選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多品牌集中涌現并擴張的時候,合適的門店可能會受到多家 便利 店開發人員的追逐,從而價格一升再升。盡管北京 便利 店門店增速達到了23.5%,但是從整體上看,從 便利 店飽和度,也就是人均 便利 店擁有數量上看,北京每7185人才擁有一家 便利 店,與第一名深圳市每1096人擁有一家店還有不小的差距。
在門店覆蓋及開拓速度上不及上海、深圳等其他一線城市,但北京 便利 店在線上探索方面更早也更普及。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好鄰居 便利 店開發了自己的系統,可以實現手機下單,一些未在 便利 店展示的商品通過線上渠道銷售,最終在門店自提或者送貨上門,同時將會員線上化,以此研究消費趨勢。而全時 便利 店、鄰家 便利 店打造了基于手機端的移動 便利 店,店內商品可以在線上下單,由工作人員在指定時間范圍送達。全家 便利 店雖然進入北京時間較晚,但是已經開始嘗試與百度外賣等第三方平臺合作,擴大店內商品銷售覆蓋區域。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北京便利店走向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