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家傳統(tǒng)零售企業(yè)正在和天貓洽談并購,這些企業(yè)基本也跟京東談過一輪。”一位零售業(yè)大佬稱,繼三江購物后,多個傳統(tǒng)零售企業(yè)都希望跟阿里聯姻,尋找到一條通向未來零售的正確道路。這其中,就有 大潤發(fā) 。
2016年,馬云成了零售業(yè)的興奮劑,哪怕只是扭扭捏捏地沾上一點邊,就能令疑被收購對象的股價異動,拉動整個“新零售”“馬云”“阿里巴巴” 概念板塊都跟著普漲。三江購物自從抱上阿里這個大腿,股票連續(xù)14個工作日漲停,短短一個半月,股價從維持了一年的12塊每股左右拉升到最高54.96元每股,漲了約4.5倍。
在業(yè)內傳聞 大潤發(fā) 和阿里密談的這兩個多月里,高鑫零售的股價來了兩波拉升,1月后從45度切換到60度進入快速拉升。那個誓要做到電商第一梯隊的 大潤發(fā) ,真要倒向阿里懷抱嗎?
大潤發(fā) 迷局
大潤發(fā) 的上市主體實為高鑫零售,它的親爹是傳統(tǒng)零售巨頭歐尚。高鑫零售正在和阿里密切洽談,從多位零售行業(yè)人士的爆料中,億邦動力網基本可以確定這一事實,只是洽談顯然還沒達成最終意向。
據凱度數據機構檢測顯示,截至2016年12月,高鑫零售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份額為7.8%,高于第二名華潤萬家的6.2%、第三名沃爾瑪的5%、是第四名家樂福的兩倍多。
高鑫零售也是目前傳統(tǒng)零售中保持大部分時間正增長的極少數之一。
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財報數據顯示,高鑫零售前三季度營業(yè)額為773.19億元人民幣,增幅4.4%。期內實現盈利20.80億元,增幅2%。
同時, 大潤發(fā) 也是極少數維持高頻開店而不是瘋狂關店的傳統(tǒng)零售之一,據《聯商網》統(tǒng)計,截止2016年年底, 大潤發(fā) 在中國全年新開門店31家,門店總數達到365家,19年來僅有濰坊濰一廣場店由于物業(yè)原因關閉。但不可逆的是,已改變的,被電商重塑了的用戶消費習慣, 大潤發(fā) 門店并不能滿足。
凱度消費者指數截至2016年12月的12周數據顯示: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同比銷售額增長2.2%,現代渠道(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只增長0.5%,電商通路仍然保持了50%的同比增長。其中, 大潤發(fā) 在全國范圍內的滲透率有所下降,在 大潤發(fā) 主戰(zhàn)場省會級市和地級市的顧客有所流失。作為 大潤發(fā) 旗下斷臂自救的電商B2C飛牛網,在當前流量紅利結束的大背景下,繼續(xù)燒錢做規(guī)模的路徑已異常艱難而渺茫。
去年上半年,飛牛網也試圖尋找外部融資,跟多家投資機構接觸,計劃融資5-7億人民幣,緩解燒錢給上市公司帶來的財報壓力,但最終無人接盤。資本看好獨立B2C平臺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最終,高鑫零售追加了10億人民幣投資,用以維持飛牛網未來兩年的發(fā)展。同時,高鑫零售下調了飛牛網全年增長目標,將原目標5-6倍調整為全年實現3-4倍增長。
在電商業(yè)務上,高鑫零售確實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公開資料顯示,高鑫零售旗下飛牛網已獲得三輪來自母公司的投資,共20億人民幣。“這兩年中型平臺電商非常危險”一位電商平臺小巨頭創(chuàng)始人稱,在資本冬天,持續(xù)燒大錢無法短期內止虧的商業(yè)模式有可能隨時猝死。
阿里焦慮
讓所有人只可仰望的阿里,也有難以為外人道的焦慮。2017年1月24日晚,阿里公布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集團當季收入同比增長54%,達532.48億元人民幣。核心電商業(yè)務收入同比增長45%,達465.76億元人民幣。受財報利好,阿里巴巴股價應聲高開4.8%。面對這樣一份強勢成績單,作為在阿里平臺玩耍的商家,似乎只能默默計算自己為阿里財報做出的貢獻。其實這份漂亮的成績單里透露了一個極易被忽略的危險數據。過去一年,阿里巴巴活躍買家凈增長人數在快速下滑。
億邦動力網觀察到,2016年阿里零售活躍用戶增長進入快速下滑,全年新增用戶跌破千萬,Q3新增人數只有500萬,Q4只有400萬人。
過去三年,阿里活躍買家凈增長人數有一個明顯的高速增長后高速下滑的過程。2014年Q3當季新增買家2800萬為高峰,之后總體增速進入下行通道。新增用戶快速減少后,阿里上個季度對外宣布不再公布GMV。全網流量進入存量市場,作為領頭羊的阿里早已洞察這一天的到來。
阿里早早開始布局數字文娛、阿里云等新增業(yè)務,2015年先后入股了光線傳媒,收購了優(yōu)酷。這兩塊業(yè)務也是目前阿里增速最快的新動力,2016年四季度云計算同比增長115%,數字媒體和娛樂業(yè)務同比增長273%。在合縱連橫尋找新動能的同時,阿里的零售業(yè)務也通過提升廣告價格、增加廣告收費形式,提升了平臺整體的網絡營銷收入。阿里在四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中稱,中國商務零售業(yè)務的增長主要由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帶動,同比增長47%,高于零售業(yè)務的銷售收入增長。
2016年通過向消費者提供直播、淘寶頭條、二樓視頻等內容產品,阿里正在竭盡所能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商家在阿里平臺投入更高的營銷支出。但商家在阿里平臺更高的營銷投入能換來同量級銷售的增長嗎?億邦動力網從天貓平臺多家頭部、腰部品牌商了解到,2016雙11以及全年,品牌在阿里平臺的銷售投入越來越貴,但流量卻并沒有同比的漲幅,更有流量嚴重下滑者。2016年雙11天貓互動城的價格比去年漲了三倍,一環(huán)價格600萬,相當于北京一套房。但參與的商家普遍遭遇了流量恐慌,雙11當天一位類目TOP前五的商家稱“整個類目的流量下滑在20%,相比去年同時段個別時段負增長,整體流量比預期差了一倍。”
阿里主營零售業(yè)務增長怎么辦?新的可拓展類目還有哪些?跨境進口火了一把,但在大的不明朗監(jiān)管政策下已不再有大期待;
生鮮、商超等快消品是個高頻低客單價、低毛利高履約成本的勞苦生意,跟京東PK了一年的貓超模式根本追不上對手的步法,京東快消品老大馮軼更是明確表態(tài),要三年內結束快消品之戰(zhàn);
出口業(yè)務阿里收購了Lazada等往東南亞滲透。
但在流量天花板之下,阿里零售既有的這套打法都已難有奇效,國外市場的開拓長路漫漫。阿里急需對現有商業(yè)模式的突破和變革。
最壞的時候 最好的時候
互聯網人口紅利已徹底告別最優(yōu)市場,顛覆式技術創(chuàng)新正在醞釀。在零售的存量市場,傳統(tǒng)零售們慌張學習電商交了學費后,開始正確認識到電商技術是一項先進生產力,但受自身基因、時間窗口所限,已無法完全獲取這項技能。
高鑫零售是傳統(tǒng)企業(yè)堅決轉型電商的先鋒,由董事長黃明端直接主導,目標是5-7年做到500億,燒個30、40億,成為電商前三。
截至上半年,飛牛網擁有注冊會員超過1530萬人,半年內活躍會員超過320萬。可參考的行業(yè)數據是,阿里截至2016年底中國零售平臺的移動月活躍用戶為4.93億人,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約1.987億人,唯品會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活躍客戶數為2300萬人。要躋身主流電商梯隊,飛牛網還要好幾年好多錢燒用戶。
但電商時代早已變了,流量貴的令人發(fā)指。阿里也急需要開拓線下市場,尋找新的增量。據工信部統(tǒng)計,截至2016年10月末,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10.77億戶,新增用戶為個位數。
據億邦動力網跟蹤觀察,京東、阿里這樣的電商巨頭在2016年為了流量使出了渾身解數,京東全面推進開普勒計劃,與今日頭條、美柚等眾多移動流量入口達成戰(zhàn)略合作,為流量通道提供電商貨品、配送、運營等能力。一方面通過直播、頭條、短視頻等內容產品引流、激活用戶留存,搶占用戶時間。另一方面,阿里也在整合旗下娛樂入口如優(yōu)酷、UC等流量。
阿里雙11前的潮流盛典就推出了直播的邊看邊買形式,盡管效果非常慘淡。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線上和線下都有各自觸達用戶、滿足用戶的優(yōu)勢和缺陷,純線上不是萬能顛覆替代線下的,純線下的老一套也早已不能滿足互聯網升級消費認知后的用戶需求。阿里和傳統(tǒng)零售們終于可以坐下來一起談一談。承認了誰都不可能以線上或線下單一的能力持續(xù)高速增長,奔跑向未來零售。聯姻嫁接延展彼此的能力象限成為最精明的選擇。
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不再執(zhí)著改造線下,而要“與線下零售商共同重構傳統(tǒng)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用戶消費體驗。”傳統(tǒng)零售們也不再執(zhí)著自己做電商,成為能與阿里叫板的存在。
門當戶對的煩惱 大潤發(fā) 和阿里,無疑是各自陣營最門當戶對的兩個代表勢力。
截至北京時間2月13日,阿里巴巴上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102.36美元每股,市值2225億美元,市盈率33.64。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營業(yè)收入為1438.48元人民幣,凈利潤366.88億人民幣。
高鑫零售當前股價為每股7.99,市值762.22億,市盈率26.14。2015年高鑫零售銷售額964.14億元,凈利潤為24.43億元。高鑫零售股東法國歐尚2016年位列世界500強第144名,年營業(yè)收入601.58億美元,年增速-15.2%,利潤5.74億美元,年增速-24.5%。
都是大玩家,阿里要參股 大潤發(fā) ,需要準備多少銀兩?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高鑫零售2016年中期財報顯示,其最新股權結構與上市之初基本一致(吉鑫對高鑫零售的控股由最初的51.94%略減少到51.0009%),兩大主要股東仍然為法國歐尚和臺灣潤泰。潤泰系直接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約41.18%,歐尚間接持有約26.01%,不再直接持有高鑫零售股份,兩者共持有高鑫零售約67.19%股份。相比上市之初,歐尚持有高鑫零售的股份有所減少,但仍然為第二大股東,所持股份市值約198.25億港幣。
億邦動力網觀察到,阿里過去一年阿里在零售領域有8次資本活動,基本的做法是要成為大股東,有重要話語權。
阿里投資三江購物花了21.5億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最高出價是282.33億元入駐蘇寧云商,占股19.99%,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阿里似乎偏愛做二股東。
目前高鑫零售的市值為762.22億港幣,阿里要想獲得二股東地位,至少需要約200億港幣。從資金上看,阿里不差錢。阿里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集團有自由現金流49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5億元人民幣,短期投資1340億元人民幣。
問題是,一個正炙手可熱風光無量,意圖籠絡舊勢力徹底執(zhí)掌天下;一個硬氣堅挺勢力盤根,堅決求變擁抱未來。這樣的新領袖和老干部,注定談判勢必艱難,利益的平衡點極難達成。
大潤發(fā) 和歐尚,二者都深耕零售數十年,各自在電商領域都有多個布局,均不可能單純套現離場。當初歐尚和 大潤發(fā) 兩個品牌合并上市時,內部兩大股東就經歷過一番艱難的談判和利益分割。上市后歐尚和 大潤發(fā) 也由兩個獨立的團隊各自運營,歐尚方面為Mercier任首席執(zhí)行官兼執(zhí)行董事, 大潤發(fā) 方面由黃明端任執(zhí)行董事兼 大潤發(fā) 中國主席。
但歐尚和 大潤發(fā) 兩個品牌在產品聯合采購、共同營銷等具體業(yè)務上又有參雜的復雜關系。阿里要跟兩個強勢大股東求同存異,分割清楚利益,歐尚又是個家族背景不主張上市的企業(yè),不但是技術問題,也是談判的藝術。
愿意和阿里喜結連理的那么多,阿里還有耐心和 大潤發(fā) 來一場長跑的戀愛嗎?
可借鑒的是,阿里以每股15.23元入駐蘇寧云商時,蘇寧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新發(fā)行股份,二者互相持股。
因此,億邦線人推測,如果阿里與 大潤發(fā) 最終談成,很可能采用阿里+蘇寧或沃爾瑪+京東模式,互相持股,結成利益共同體,共享收益。
誰是下一個標的物
在阿里新零售的大布局里,深度持有線下零售門店資源是重要一步。
從阿里之前的投資并購和業(yè)務布局看,阿里偏愛具有區(qū)域密度,具有一定電商基礎能力的傳統(tǒng)零售企業(yè)。蘇寧、銀泰、三江購物都是最先擁抱電商的先鋒,自身完整的做過一波電商,對電商的認知和電商的基礎運營能力都已與主流電商接軌。此類企業(yè),在價值和方向上能與阿里達成一致,當阿里將海量互聯網用戶流量導入時,也具有流量的承接和轉化能力。
如最新投資的三江購物,為浙江省最大連鎖超市,擁有門店160多家,主要覆蓋寧波市區(qū)及郊縣,覆蓋杭州、金華、臺州、舟山等市。其電商渠道有自主經營的B2C網站三江購物,入駐了京東到家。
據了解,三江購物此前投資2億元設立了生鮮配送中心,有配套約1400多萬元的冷鏈車集中配送。目前,三江購物的電商業(yè)務支持門店自提和送貨上門,支持當日達物流配送。阿里入主后,淘寶便利店在寧波正式開城,與三江購物直接合作,提供“1小時送達”。上個月,盒馬鮮生在寧波的首個門店開業(yè),首次向省外擴張。業(yè)內廣泛傳言,阿里投資三江購物后組建的新公司寧波澤泰為盒馬鮮生寧波店的運營主體。
相比較,高鑫零售算是一個極符合阿里標準的標的物。據億邦動力網了解,高鑫零售不但市占率在零售里第一,且很早開始全力投入做電商。截至去年6月底,高鑫零售共有421家門店,其中68.6%為租賃店,30.9%為自有物業(yè)門店。旗下B2C飛牛網已有千萬級別的活躍用戶,還入駐了拼團社交電商拼多多、百度外賣、美團等電商平臺,與國美在線打成了流量和供應鏈戰(zhàn)略合作。
歐尚酒窖、莆田網是高鑫零售旗下由歐尚方面運營的兩個獨立B2C網站,莆田網主要面向來華工作的國外工作人員提供生鮮等中高端食品,每年保持50%的增長速度。歐尚酒窖是基于歐尚原有葡萄酒供應鏈的酒類電商B2C。
大潤發(fā) 方面,除了飛牛網,還投資了專門探索O2O業(yè)務的上海地奇網絡,主要運營校呵呵和發(fā)到家兩個移動產品,針對校園和社區(qū)提供O2O服務。高鑫零售2016年中期財報顯示,已有35家 大潤發(fā) 門店參與O2O項目,覆蓋華東區(qū)外23個省。
從能力來說,高鑫零售擁有多種電商復合能力。最特別的是,與三江購物不同,高鑫零售的門店整體較分散,集中度最高的為華東地區(qū)。優(yōu)勢在于 大潤發(fā) 的門店主要布局在三四線城市,只有26%位于一二線城市,45%位于三線地級城市,22%位于四線縣級城市,7%位于五線鄉(xiāng)鎮(zhèn)。這對阿里期望滲透三四五線以及農村市場的大目標來說,極具吸引力。
據了解,截至2016年6月底, 大潤發(fā) 有346家門店,其中華東地區(qū)126家、華南地區(qū)73家;歐尚有75家門店,華東區(qū)47家,其他地區(qū)均不到10家。其次, 大潤發(fā) 構建的2B供應鏈O2O在零售領域非常有特色。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 大潤發(fā) 此前的門店發(fā)貨思路基本是一個省一個區(qū)域倉,不但給飛牛網的用戶發(fā)貨,還面向該區(qū)域的便利店、夫妻店提供2B的供應鏈配貨。一個店可以覆蓋周邊10公里之內的20家便利店。這套邏輯,如果在阿里主導下運作,有流量入口做整合利器,如果形成集合直采,規(guī)模化效率將在快消品領域形成真正的競爭優(yōu)勢。
一位 大潤發(fā) 內部人士透露,今年 大潤發(fā) 的核心戰(zhàn)略是新零售。4月, 大潤發(fā) 將在全國門店上線門店周邊三公里1小時極速達業(yè)務。想到阿里與三江聯手后率先在寧波上線淘寶便利店1小時速配業(yè)務,似乎可以感覺到,阿里和 大潤發(fā) 的這場傳聞快水落石出了。
新零售真面目
阿里提出了新零售, 大潤發(fā) 們附和著要做新零售。而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億邦動力網觀察發(fā)現,阿里新零售目前的實踐路徑有兩條主線:生鮮商超為主的快消和服飾為主的百貨。對快消品類,阿里是到家到店雙管齊下。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一派是持互聯網思維直接開店,針對互聯網用戶,只接受支付寶結算,線上線下會員天然互通,自主研發(fā)的一套門店揀貨配送體系實現最高效率的周邊30分鐘到家。
在淘寶便利店覆蓋區(qū)域的用戶,打開淘寶首頁會自動顯示淘寶便利店入口,不在覆蓋區(qū)域的用戶則看不到該入口。
另一派是三江購物+淘寶便利店模式,通過一套互聯網的到家系統(tǒng)和三江購物的線下門店深度打通,實現用戶的到家和到店多元化服務。
據了解,日前杭州的葉氏兄弟果業(yè)也推出了“葉氏兄弟天貓旗艦店”實體門店,有水果業(yè)內人士透露,葉氏兄弟新開的此類店鋪與阿里有關。
從投資易果生鮮單純的電商、閃電購此類整合O2O的電商,到投資三江購物、盒馬鮮生,阿里在快消品領域的布局越來越清晰,即通過資本實現深度的線上線下會員、支付打通,為阿里平臺的互聯網用戶提供到店服務,而不再追求通過滲透線下用戶實現線下用戶的互聯網化。因為,所有的用戶幾乎都成為互聯網用戶。
在百貨上,阿里的喵街已隱退,原喵街老大郭大路也早在去年退休,部分喵街的業(yè)務并入阿里商家事業(yè)部。從最新的私有化銀泰來看,阿里在百貨上的舉動不再是幫線下百貨互聯網化,而是在幫助互聯網品牌開拓線下渠道的基礎上,升級為品牌實現全渠道布局,滿足互聯網用戶需求。
據了解,2016年2月,天貓成立新零售業(yè)務,打通線上線下,建立新零售品牌池(淘品牌),線下零售商從品牌池中挑選合作品牌,建立品類跨界+內容立體+復合陳列的實體店,實現線上線下時時同款同價,每周百款同步上新,24小時不打烊的線上線下購物體驗。
去年9月,阿里和素型生活合作的新零售模式第一個店在成都開業(yè),該集合店有59個互聯網品牌,匯集東方極簡、茵曼、妖精的口袋、Aka等,涉及服飾鞋包、家居家紡、智能家居、數碼科技等多品類商品。
一個新零售概念,阿里又出錢又貢獻流量,圖什么?
試想一下,當阿里拿流量和錢一個個拿下了傳統(tǒng)線下的門店資源,又有線上最大零售渠道,作為一個真正掌握史上最大全渠道的大BOSS,所有的品牌都將圍繞阿里中心。
阿里還有優(yōu)酷、UC這樣的內容娛樂入口、1688這樣的出口平臺、口碑這樣的餐飲服務入口、菜鳥這樣的物流整合者,未來用戶360度的消費數據都掌握在阿里手里,全社會商品的流通數據都將沉淀在阿里體系。擁有了這些數據,一個所見即所得的未來零售場景,似乎就不再不可想象。
“比如你在北京,飛機起飛之前可以在京東下一個訂單,買一瓶香水。你飛到了上海跟朋友去逛街,我們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夠計算到在什么時間、哪個最佳結合點,通過無人車把香水送給你。可能那時你正跟朋友喝茶呢,無人車就悄無聲息地跑到你身邊,把香水給你了,甚至都不需要支付。”這是不久前劉強東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未來零售的一個描述。
不再需要留任何地址,隨買隨到,觸手可及。這樣終極的體驗建立在對用戶全視角數據的實時獲取,對零售供應鏈最高效的布局基礎上。上飛機時候下單,下飛機時候送達,2個小時的飛機,得有2個小時可以送達的匹配供應鏈來支撐。
傳統(tǒng)零售沒有大數據積累和基因實現不了,電商沒有全景數據和線下多元化立體的供應鏈布局也實現不了。
阿里如果都有了,營銷的定價權、支付通道費、云計算服務費、數據報告售賣、C2B反向定制……劉強東的那個零售終極夢想,就要被馬云捷足先登了。
2016年,馬云成了零售業(yè)的興奮劑,哪怕只是扭扭捏捏地沾上一點邊,就能令疑被收購對象的股價異動,拉動整個“新零售”“馬云”“阿里巴巴” 概念板塊都跟著普漲。三江購物自從抱上阿里這個大腿,股票連續(xù)14個工作日漲停,短短一個半月,股價從維持了一年的12塊每股左右拉升到最高54.96元每股,漲了約4.5倍。
在業(yè)內傳聞 大潤發(fā) 和阿里密談的這兩個多月里,高鑫零售的股價來了兩波拉升,1月后從45度切換到60度進入快速拉升。那個誓要做到電商第一梯隊的 大潤發(fā) ,真要倒向阿里懷抱嗎?
大潤發(fā) 迷局
大潤發(fā) 的上市主體實為高鑫零售,它的親爹是傳統(tǒng)零售巨頭歐尚。高鑫零售正在和阿里密切洽談,從多位零售行業(yè)人士的爆料中,億邦動力網基本可以確定這一事實,只是洽談顯然還沒達成最終意向。
據凱度數據機構檢測顯示,截至2016年12月,高鑫零售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份額為7.8%,高于第二名華潤萬家的6.2%、第三名沃爾瑪的5%、是第四名家樂福的兩倍多。
高鑫零售也是目前傳統(tǒng)零售中保持大部分時間正增長的極少數之一。
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財報數據顯示,高鑫零售前三季度營業(yè)額為773.19億元人民幣,增幅4.4%。期內實現盈利20.80億元,增幅2%。
同時, 大潤發(fā) 也是極少數維持高頻開店而不是瘋狂關店的傳統(tǒng)零售之一,據《聯商網》統(tǒng)計,截止2016年年底, 大潤發(fā) 在中國全年新開門店31家,門店總數達到365家,19年來僅有濰坊濰一廣場店由于物業(yè)原因關閉。但不可逆的是,已改變的,被電商重塑了的用戶消費習慣, 大潤發(fā) 門店并不能滿足。
凱度消費者指數截至2016年12月的12周數據顯示:中國快速消費品市場同比銷售額增長2.2%,現代渠道(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只增長0.5%,電商通路仍然保持了50%的同比增長。其中, 大潤發(fā) 在全國范圍內的滲透率有所下降,在 大潤發(fā) 主戰(zhàn)場省會級市和地級市的顧客有所流失。作為 大潤發(fā) 旗下斷臂自救的電商B2C飛牛網,在當前流量紅利結束的大背景下,繼續(xù)燒錢做規(guī)模的路徑已異常艱難而渺茫。
去年上半年,飛牛網也試圖尋找外部融資,跟多家投資機構接觸,計劃融資5-7億人民幣,緩解燒錢給上市公司帶來的財報壓力,但最終無人接盤。資本看好獨立B2C平臺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最終,高鑫零售追加了10億人民幣投資,用以維持飛牛網未來兩年的發(fā)展。同時,高鑫零售下調了飛牛網全年增長目標,將原目標5-6倍調整為全年實現3-4倍增長。
在電商業(yè)務上,高鑫零售確實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公開資料顯示,高鑫零售旗下飛牛網已獲得三輪來自母公司的投資,共20億人民幣。“這兩年中型平臺電商非常危險”一位電商平臺小巨頭創(chuàng)始人稱,在資本冬天,持續(xù)燒大錢無法短期內止虧的商業(yè)模式有可能隨時猝死。
阿里焦慮
讓所有人只可仰望的阿里,也有難以為外人道的焦慮。2017年1月24日晚,阿里公布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集團當季收入同比增長54%,達532.48億元人民幣。核心電商業(yè)務收入同比增長45%,達465.76億元人民幣。受財報利好,阿里巴巴股價應聲高開4.8%。面對這樣一份強勢成績單,作為在阿里平臺玩耍的商家,似乎只能默默計算自己為阿里財報做出的貢獻。其實這份漂亮的成績單里透露了一個極易被忽略的危險數據。過去一年,阿里巴巴活躍買家凈增長人數在快速下滑。
億邦動力網觀察到,2016年阿里零售活躍用戶增長進入快速下滑,全年新增用戶跌破千萬,Q3新增人數只有500萬,Q4只有400萬人。
過去三年,阿里活躍買家凈增長人數有一個明顯的高速增長后高速下滑的過程。2014年Q3當季新增買家2800萬為高峰,之后總體增速進入下行通道。新增用戶快速減少后,阿里上個季度對外宣布不再公布GMV。全網流量進入存量市場,作為領頭羊的阿里早已洞察這一天的到來。
阿里早早開始布局數字文娛、阿里云等新增業(yè)務,2015年先后入股了光線傳媒,收購了優(yōu)酷。這兩塊業(yè)務也是目前阿里增速最快的新動力,2016年四季度云計算同比增長115%,數字媒體和娛樂業(yè)務同比增長273%。在合縱連橫尋找新動能的同時,阿里的零售業(yè)務也通過提升廣告價格、增加廣告收費形式,提升了平臺整體的網絡營銷收入。阿里在四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中稱,中國商務零售業(yè)務的增長主要由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帶動,同比增長47%,高于零售業(yè)務的銷售收入增長。
2016年通過向消費者提供直播、淘寶頭條、二樓視頻等內容產品,阿里正在竭盡所能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商家在阿里平臺投入更高的營銷支出。但商家在阿里平臺更高的營銷投入能換來同量級銷售的增長嗎?億邦動力網從天貓平臺多家頭部、腰部品牌商了解到,2016雙11以及全年,品牌在阿里平臺的銷售投入越來越貴,但流量卻并沒有同比的漲幅,更有流量嚴重下滑者。2016年雙11天貓互動城的價格比去年漲了三倍,一環(huán)價格600萬,相當于北京一套房。但參與的商家普遍遭遇了流量恐慌,雙11當天一位類目TOP前五的商家稱“整個類目的流量下滑在20%,相比去年同時段個別時段負增長,整體流量比預期差了一倍。”
阿里主營零售業(yè)務增長怎么辦?新的可拓展類目還有哪些?跨境進口火了一把,但在大的不明朗監(jiān)管政策下已不再有大期待;
生鮮、商超等快消品是個高頻低客單價、低毛利高履約成本的勞苦生意,跟京東PK了一年的貓超模式根本追不上對手的步法,京東快消品老大馮軼更是明確表態(tài),要三年內結束快消品之戰(zhàn);
出口業(yè)務阿里收購了Lazada等往東南亞滲透。
但在流量天花板之下,阿里零售既有的這套打法都已難有奇效,國外市場的開拓長路漫漫。阿里急需對現有商業(yè)模式的突破和變革。
最壞的時候 最好的時候
互聯網人口紅利已徹底告別最優(yōu)市場,顛覆式技術創(chuàng)新正在醞釀。在零售的存量市場,傳統(tǒng)零售們慌張學習電商交了學費后,開始正確認識到電商技術是一項先進生產力,但受自身基因、時間窗口所限,已無法完全獲取這項技能。
高鑫零售是傳統(tǒng)企業(yè)堅決轉型電商的先鋒,由董事長黃明端直接主導,目標是5-7年做到500億,燒個30、40億,成為電商前三。
截至上半年,飛牛網擁有注冊會員超過1530萬人,半年內活躍會員超過320萬。可參考的行業(yè)數據是,阿里截至2016年底中國零售平臺的移動月活躍用戶為4.93億人,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約1.987億人,唯品會公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活躍客戶數為2300萬人。要躋身主流電商梯隊,飛牛網還要好幾年好多錢燒用戶。
但電商時代早已變了,流量貴的令人發(fā)指。阿里也急需要開拓線下市場,尋找新的增量。據工信部統(tǒng)計,截至2016年10月末,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10.77億戶,新增用戶為個位數。
據億邦動力網跟蹤觀察,京東、阿里這樣的電商巨頭在2016年為了流量使出了渾身解數,京東全面推進開普勒計劃,與今日頭條、美柚等眾多移動流量入口達成戰(zhàn)略合作,為流量通道提供電商貨品、配送、運營等能力。一方面通過直播、頭條、短視頻等內容產品引流、激活用戶留存,搶占用戶時間。另一方面,阿里也在整合旗下娛樂入口如優(yōu)酷、UC等流量。
阿里雙11前的潮流盛典就推出了直播的邊看邊買形式,盡管效果非常慘淡。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線上和線下都有各自觸達用戶、滿足用戶的優(yōu)勢和缺陷,純線上不是萬能顛覆替代線下的,純線下的老一套也早已不能滿足互聯網升級消費認知后的用戶需求。阿里和傳統(tǒng)零售們終于可以坐下來一起談一談。承認了誰都不可能以線上或線下單一的能力持續(xù)高速增長,奔跑向未來零售。聯姻嫁接延展彼此的能力象限成為最精明的選擇。
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不再執(zhí)著改造線下,而要“與線下零售商共同重構傳統(tǒng)業(yè)態(tài),創(chuàng)新用戶消費體驗。”傳統(tǒng)零售們也不再執(zhí)著自己做電商,成為能與阿里叫板的存在。
門當戶對的煩惱 大潤發(fā) 和阿里,無疑是各自陣營最門當戶對的兩個代表勢力。
截至北京時間2月13日,阿里巴巴上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102.36美元每股,市值2225億美元,市盈率33.64。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營業(yè)收入為1438.48元人民幣,凈利潤366.88億人民幣。
高鑫零售當前股價為每股7.99,市值762.22億,市盈率26.14。2015年高鑫零售銷售額964.14億元,凈利潤為24.43億元。高鑫零售股東法國歐尚2016年位列世界500強第144名,年營業(yè)收入601.58億美元,年增速-15.2%,利潤5.74億美元,年增速-24.5%。
都是大玩家,阿里要參股 大潤發(fā) ,需要準備多少銀兩?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高鑫零售2016年中期財報顯示,其最新股權結構與上市之初基本一致(吉鑫對高鑫零售的控股由最初的51.94%略減少到51.0009%),兩大主要股東仍然為法國歐尚和臺灣潤泰。潤泰系直接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約41.18%,歐尚間接持有約26.01%,不再直接持有高鑫零售股份,兩者共持有高鑫零售約67.19%股份。相比上市之初,歐尚持有高鑫零售的股份有所減少,但仍然為第二大股東,所持股份市值約198.25億港幣。
億邦動力網觀察到,阿里過去一年阿里在零售領域有8次資本活動,基本的做法是要成為大股東,有重要話語權。
阿里投資三江購物花了21.5億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最高出價是282.33億元入駐蘇寧云商,占股19.99%,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阿里似乎偏愛做二股東。
目前高鑫零售的市值為762.22億港幣,阿里要想獲得二股東地位,至少需要約200億港幣。從資金上看,阿里不差錢。阿里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集團有自由現金流49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5億元人民幣,短期投資1340億元人民幣。
問題是,一個正炙手可熱風光無量,意圖籠絡舊勢力徹底執(zhí)掌天下;一個硬氣堅挺勢力盤根,堅決求變擁抱未來。這樣的新領袖和老干部,注定談判勢必艱難,利益的平衡點極難達成。
大潤發(fā) 和歐尚,二者都深耕零售數十年,各自在電商領域都有多個布局,均不可能單純套現離場。當初歐尚和 大潤發(fā) 兩個品牌合并上市時,內部兩大股東就經歷過一番艱難的談判和利益分割。上市后歐尚和 大潤發(fā) 也由兩個獨立的團隊各自運營,歐尚方面為Mercier任首席執(zhí)行官兼執(zhí)行董事, 大潤發(fā) 方面由黃明端任執(zhí)行董事兼 大潤發(fā) 中國主席。
但歐尚和 大潤發(fā) 兩個品牌在產品聯合采購、共同營銷等具體業(yè)務上又有參雜的復雜關系。阿里要跟兩個強勢大股東求同存異,分割清楚利益,歐尚又是個家族背景不主張上市的企業(yè),不但是技術問題,也是談判的藝術。
愿意和阿里喜結連理的那么多,阿里還有耐心和 大潤發(fā) 來一場長跑的戀愛嗎?
可借鑒的是,阿里以每股15.23元入駐蘇寧云商時,蘇寧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新發(fā)行股份,二者互相持股。
因此,億邦線人推測,如果阿里與 大潤發(fā) 最終談成,很可能采用阿里+蘇寧或沃爾瑪+京東模式,互相持股,結成利益共同體,共享收益。
誰是下一個標的物
在阿里新零售的大布局里,深度持有線下零售門店資源是重要一步。
從阿里之前的投資并購和業(yè)務布局看,阿里偏愛具有區(qū)域密度,具有一定電商基礎能力的傳統(tǒng)零售企業(yè)。蘇寧、銀泰、三江購物都是最先擁抱電商的先鋒,自身完整的做過一波電商,對電商的認知和電商的基礎運營能力都已與主流電商接軌。此類企業(yè),在價值和方向上能與阿里達成一致,當阿里將海量互聯網用戶流量導入時,也具有流量的承接和轉化能力。
如最新投資的三江購物,為浙江省最大連鎖超市,擁有門店160多家,主要覆蓋寧波市區(qū)及郊縣,覆蓋杭州、金華、臺州、舟山等市。其電商渠道有自主經營的B2C網站三江購物,入駐了京東到家。
據了解,三江購物此前投資2億元設立了生鮮配送中心,有配套約1400多萬元的冷鏈車集中配送。目前,三江購物的電商業(yè)務支持門店自提和送貨上門,支持當日達物流配送。阿里入主后,淘寶便利店在寧波正式開城,與三江購物直接合作,提供“1小時送達”。上個月,盒馬鮮生在寧波的首個門店開業(yè),首次向省外擴張。業(yè)內廣泛傳言,阿里投資三江購物后組建的新公司寧波澤泰為盒馬鮮生寧波店的運營主體。
相比較,高鑫零售算是一個極符合阿里標準的標的物。據億邦動力網了解,高鑫零售不但市占率在零售里第一,且很早開始全力投入做電商。截至去年6月底,高鑫零售共有421家門店,其中68.6%為租賃店,30.9%為自有物業(yè)門店。旗下B2C飛牛網已有千萬級別的活躍用戶,還入駐了拼團社交電商拼多多、百度外賣、美團等電商平臺,與國美在線打成了流量和供應鏈戰(zhàn)略合作。
歐尚酒窖、莆田網是高鑫零售旗下由歐尚方面運營的兩個獨立B2C網站,莆田網主要面向來華工作的國外工作人員提供生鮮等中高端食品,每年保持50%的增長速度。歐尚酒窖是基于歐尚原有葡萄酒供應鏈的酒類電商B2C。
大潤發(fā) 方面,除了飛牛網,還投資了專門探索O2O業(yè)務的上海地奇網絡,主要運營校呵呵和發(fā)到家兩個移動產品,針對校園和社區(qū)提供O2O服務。高鑫零售2016年中期財報顯示,已有35家 大潤發(fā) 門店參與O2O項目,覆蓋華東區(qū)外23個省。
從能力來說,高鑫零售擁有多種電商復合能力。最特別的是,與三江購物不同,高鑫零售的門店整體較分散,集中度最高的為華東地區(qū)。優(yōu)勢在于 大潤發(fā) 的門店主要布局在三四線城市,只有26%位于一二線城市,45%位于三線地級城市,22%位于四線縣級城市,7%位于五線鄉(xiāng)鎮(zhèn)。這對阿里期望滲透三四五線以及農村市場的大目標來說,極具吸引力。
據了解,截至2016年6月底, 大潤發(fā) 有346家門店,其中華東地區(qū)126家、華南地區(qū)73家;歐尚有75家門店,華東區(qū)47家,其他地區(qū)均不到10家。其次, 大潤發(fā) 構建的2B供應鏈O2O在零售領域非常有特色。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 大潤發(fā) 此前的門店發(fā)貨思路基本是一個省一個區(qū)域倉,不但給飛牛網的用戶發(fā)貨,還面向該區(qū)域的便利店、夫妻店提供2B的供應鏈配貨。一個店可以覆蓋周邊10公里之內的20家便利店。這套邏輯,如果在阿里主導下運作,有流量入口做整合利器,如果形成集合直采,規(guī)模化效率將在快消品領域形成真正的競爭優(yōu)勢。
一位 大潤發(fā) 內部人士透露,今年 大潤發(fā) 的核心戰(zhàn)略是新零售。4月, 大潤發(fā) 將在全國門店上線門店周邊三公里1小時極速達業(yè)務。想到阿里與三江聯手后率先在寧波上線淘寶便利店1小時速配業(yè)務,似乎可以感覺到,阿里和 大潤發(fā) 的這場傳聞快水落石出了。
新零售真面目
阿里提出了新零售, 大潤發(fā) 們附和著要做新零售。而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億邦動力網觀察發(fā)現,阿里新零售目前的實踐路徑有兩條主線:生鮮商超為主的快消和服飾為主的百貨。對快消品類,阿里是到家到店雙管齊下。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一派是持互聯網思維直接開店,針對互聯網用戶,只接受支付寶結算,線上線下會員天然互通,自主研發(fā)的一套門店揀貨配送體系實現最高效率的周邊30分鐘到家。
在淘寶便利店覆蓋區(qū)域的用戶,打開淘寶首頁會自動顯示淘寶便利店入口,不在覆蓋區(qū)域的用戶則看不到該入口。
另一派是三江購物+淘寶便利店模式,通過一套互聯網的到家系統(tǒng)和三江購物的線下門店深度打通,實現用戶的到家和到店多元化服務。
據了解,日前杭州的葉氏兄弟果業(yè)也推出了“葉氏兄弟天貓旗艦店”實體門店,有水果業(yè)內人士透露,葉氏兄弟新開的此類店鋪與阿里有關。
從投資易果生鮮單純的電商、閃電購此類整合O2O的電商,到投資三江購物、盒馬鮮生,阿里在快消品領域的布局越來越清晰,即通過資本實現深度的線上線下會員、支付打通,為阿里平臺的互聯網用戶提供到店服務,而不再追求通過滲透線下用戶實現線下用戶的互聯網化。因為,所有的用戶幾乎都成為互聯網用戶。
在百貨上,阿里的喵街已隱退,原喵街老大郭大路也早在去年退休,部分喵街的業(yè)務并入阿里商家事業(yè)部。從最新的私有化銀泰來看,阿里在百貨上的舉動不再是幫線下百貨互聯網化,而是在幫助互聯網品牌開拓線下渠道的基礎上,升級為品牌實現全渠道布局,滿足互聯網用戶需求。
據了解,2016年2月,天貓成立新零售業(yè)務,打通線上線下,建立新零售品牌池(淘品牌),線下零售商從品牌池中挑選合作品牌,建立品類跨界+內容立體+復合陳列的實體店,實現線上線下時時同款同價,每周百款同步上新,24小時不打烊的線上線下購物體驗。
去年9月,阿里和素型生活合作的新零售模式第一個店在成都開業(yè),該集合店有59個互聯網品牌,匯集東方極簡、茵曼、妖精的口袋、Aka等,涉及服飾鞋包、家居家紡、智能家居、數碼科技等多品類商品。
一個新零售概念,阿里又出錢又貢獻流量,圖什么?
試想一下,當阿里拿流量和錢一個個拿下了傳統(tǒng)線下的門店資源,又有線上最大零售渠道,作為一個真正掌握史上最大全渠道的大BOSS,所有的品牌都將圍繞阿里中心。
阿里還有優(yōu)酷、UC這樣的內容娛樂入口、1688這樣的出口平臺、口碑這樣的餐飲服務入口、菜鳥這樣的物流整合者,未來用戶360度的消費數據都掌握在阿里手里,全社會商品的流通數據都將沉淀在阿里體系。擁有了這些數據,一個所見即所得的未來零售場景,似乎就不再不可想象。
“比如你在北京,飛機起飛之前可以在京東下一個訂單,買一瓶香水。你飛到了上海跟朋友去逛街,我們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夠計算到在什么時間、哪個最佳結合點,通過無人車把香水送給你。可能那時你正跟朋友喝茶呢,無人車就悄無聲息地跑到你身邊,把香水給你了,甚至都不需要支付。”這是不久前劉強東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未來零售的一個描述。
不再需要留任何地址,隨買隨到,觸手可及。這樣終極的體驗建立在對用戶全視角數據的實時獲取,對零售供應鏈最高效的布局基礎上。上飛機時候下單,下飛機時候送達,2個小時的飛機,得有2個小時可以送達的匹配供應鏈來支撐。
傳統(tǒng)零售沒有大數據積累和基因實現不了,電商沒有全景數據和線下多元化立體的供應鏈布局也實現不了。
阿里如果都有了,營銷的定價權、支付通道費、云計算服務費、數據報告售賣、C2B反向定制……劉強東的那個零售終極夢想,就要被馬云捷足先登了。
樂發(fā)網超市批發(fā)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fā),日用百貨批發(fā)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fā)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fā)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fā)市場行業(yè)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寶平臺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