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紅是非多,上市以來一時風光無二的京東商城近日遭遇了假貨風波,而惹禍方正是京東著力發展的第三方商家。
7月9日,埃克森美孚(中國)發布了京東賣假機油的聲明,京東對此回應,該產品由第三方商家賣出,相關商品已下架,并在進一步核實情況。
假貨重災區
7月9日,美孚官方聲明稱,在京東網站購買的一瓶標注“美孚”商標的潤滑油為假冒產品。京東回復:“經內部核實,該商品由第三方賣家‘北京競合永道商貿有限公司’售賣,我們已立即將該商家的相關商品下架,同時已與該第三方商家核實相關情況。如確認前述鑒定書所述情況屬實,京東將按照京東相關平臺規則對該商家予以嚴厲處罰。”
第三方商家素來是電商的假貨重災區,目前電商主要對第三方商家的經營資質進行驗證,但無法對這些商家所賣的產品進行一一驗證。京東公關媒介總監康健無奈地說:“如果要對每個第三方產品進行審查,電商平臺都無法承擔這個責任。”
康健表示,京東對第三方商家在準入機制和懲罰機制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在商家入駐方面,京東設立專門的資質審核人員,確認賣家的經營主體身份信息及經營資質是否符合入駐的條件。
在《京東JD.COM開放平臺賣家積分管理規則》中,對于出售假冒產品的情況,京東要求每次扣100分,并有權清退違規賣家,且違規賣家應向京東支付違約金10萬元或全部保證金金額(兩者以較高的為準)。
盡管京東在這方面投入了不少,但難以控制的第三方商家仍給正品保證的京東帶來了不少麻煩。6月初京東微信商城公開賣水貨iPhone4S的消息給剛上市的京東蒙上陰影,經調查為京東第三方商家銷售。康健解釋:“水貨iPhone4S事件商家為原QQ網購的第三方商家,目前QQ網購的第三方平臺已與京東融合,皆按照京東的相關準則進行篩選。”
可彌補自營虧損
為擴大銷售規模,京東自2010年起逐步開放第三方平臺。京東財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京東入駐的第三方運營商家數量為2.35萬家,交易額為250億元,截至2014年3月發展為2.9萬家。京東集團首席營銷官藍燁曾表示,預計到2016年,第三方平臺業務將占到整個京東電子商務業務的半壁江山。
對于上市的京東來說,開放第三方平臺是接下來的重點。資深電商評論人士魯振旺透露,目前京東電子商務業務中,京東自營業務占80%,第三方平臺為20%,但由于第三方平臺運營成本低,已實現盈利,可彌補部分京東自營的虧損。
康健坦承,目前發展第三方平臺和自營平臺是京東同時考慮的重要業務,自營平臺以京東的優勢3C產品等為主,而服裝業務則適合第三方平臺的發展。
在建立自身優勢后開放第三方平臺,亞馬遜和當當網亦是這樣的模式,也同樣為第三方平臺假貨問題所困。對此魯振旺表示,對于電商平臺來說,完全避免假貨問題并不現實,應通過合理的機制令這一問題盡量減少。目前假貨多出在第三方商家中的經銷商方面,應著重對經銷商進行監管和篩選。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京東假貨困局:第三方產品占20% 難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