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難,是 便利蜂 裁員、縮減成本的直接原因。
還在資本風口上的 便利蜂 ,有點飛不起來了。
8月31日晚間,記者獲得多個信源的消息,稱由斑馬資本投資的 便利蜂 在8月底開掉了大約50人左右的員工,占 便利蜂 總部員工總數的近十分之一。具體包括公共事務部20人,開發部門36人中的30人,離職日期是8月28日-30日,其中部分員工已經轉正。由于 便利蜂 去年11月才籌建,今年2月開設首家店,被離職的多數人員還處于試用期(6個月)或者為實習生。
便利蜂 稱他們并不適合還處于初創階段的 便利蜂 ,需要“更多狼性思維”的員工。
但兩名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真正原因在于 便利蜂 的實際開店速度與其設想相差甚遠,導致其無法在預定時間內拿到應有的投資補貼。因此開掉了許多與開店直接相關的人員——他們隸屬于負責前期選址、簽約的開發部門。
“想拿到北京市政府扶持資金,目前只拿到了200多萬元,但因為開店計劃并不順利,沒有拿到想象中的數額(1億元)。”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今年5月,北京市發改委和商務委聯合發布《關于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補助商業便民服務設施項目的暫行規定》,北京將連續三年每年安排約2億元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補助商業便民服務設施項目,引導、帶動更多企業投資商業便民服務設施的建設運營。北京今年重點支持蔬菜零售網點、早餐店、便利店、社區商業便民服務綜合體等基本便民服務項目,統籌安排不超過項目總投資30%的投資補助。
為了拿到更多補貼,半年時間, 便利蜂 的開店計劃也經歷了多次調整。
今年2月 便利蜂 5店齊開時,店員告訴界面新聞其開店計劃是今年150家。 便利蜂 野心不小,要知道,在北京盤踞十多年的7-11,門店數至今還未超過300家。
據上述知情人士則透露,今年5月之前 便利蜂 設定了每個月開業10家的計劃,但5月之后調整至每月50家。而實際上,自2月至今半年間, 便利蜂 在北京海淀、朝陽、豐臺等區域開業門店總數不過21家,整個8月僅開3家新店,已簽約未開業的還有不到70家門店,與上述預期相差甚遠。
即便如此,這些店鋪還是 便利蜂 不計成本拿來的。另一名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便利蜂 中關村海龍大廈店,該店的店租每年300萬元,沒有同行愿意接手,但 便利蜂 出手了。
此外,因前期快速拓店也讓 便利蜂 個別門店與物業產生糾紛,進而導致一家店鋪處于斷電狀態。此前就有便利店從業者吐槽“ 便利蜂 炒高了便利店租金成本”的行為。
便利蜂 創立于2016年11月,前去哪兒CEO莊辰超執掌的斑馬資本注資3億美元,并從鄰家便利挖來了職業經理人王紫和他的大部分團隊負責公司經營。在創立鄰家便利店前,王紫和他的團隊曾效力于7-Eleven。
但上述多名知情人士均表示,雖然身為 便利蜂 CEO,但王紫的話語權有限,斑馬資本在大部分部門放置了其核心人員,包括人力部門VP、公共事務VP等都來自斑馬資本,公共事務部門也直接向莊辰超匯報業務,王紫“連人事任命的權利都沒有”。
界面新聞就裁員消息聯系了 便利蜂 及斑馬投資, 便利蜂 方面給界面的回應稱,“近期,公司組織了半年度人力資源梳理,有少量業績表現與業務需求不匹配的員工離職,占比約為2-3%。
同時,每天也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 便利蜂 方面稱,自今年2月14日在中關村地區五店齊開以來,截止今日, 便利蜂 已有近100家店鋪簽約,布局覆蓋北京主流商圈。在完成初期探索后, 便利蜂 的業務發展即將進入“快車道”,接下來每月將有數十家店開業。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便利蜂裁員50多人 開發團隊幾乎被“一鍋端”